希望这次能把读书这事掰扯清楚。
有人说做好事业需要4个方面结合:即技能、天赋、激情、知识。
其中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理论的支撑,而书籍就是理论的主要载体。读书这件事简直太重要了。
也许有人会说,书翻开去读不就好了嘛?是呀,看书的动作都是一致的,可是为什么有人看成了书呆子,有人却通过读书变得学识渊博呢?是的,如同人在婴儿时期需要通过学习才会睡觉,再简单的小事也需要可以刻意练习。我们之所以能把某件事做好正是由于对于自己和那件事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做了足够量的有效练习。读书的人不同,读的书不同,读书的方式不同,你说怎么会有一样的结果呢。
目前的书可以大致分为虚构和非虚构作品,虚构作品就是小说、电影那样杜撰出来感的,而非虚构作品反映的则是真实的世界。虚构作品将假的东西用真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空间更大,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虚构作品更具有时效性,可以更快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
它们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需要根据看书的不同目的来选书就可以了。
我们在看书之前还有两个工作要做,第一个是对要书的体系有整体认识。虽然刚才我们说了书的两种不同创作类型,可当我们真的走进图书馆和书店会发现书是根据内容区分的,这种分法要细致得多。有艺术、历史、文学等等。
我们站在图书馆就像身处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选择太多反而眼花缭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书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整体认识。就像我们以前在校学习,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比如想了解历史,就需要了解这方面有哪些相关著作。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一个板块一个板块慢慢了解,就能对历史有个全面的认识。
再比如想了解文学,不同国家文学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刚开始不建议混在一起看。文学按照体裁分为四大类:诗、散文、戏剧、小说。同时生活在不同朝代的作者作品风格内容形式都有差异,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也有不同的特点。
就如同身处在一个迷宫之中,得先把附近的东西搞明白才能走出去。如果不按照路径乱来,可能只知道一个点,却无法织成一张知识的网络。
你可能又要说,那我随便看看书不行吗?搞这么麻烦。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会用以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当你积累得知识越多,学习新知识也就越容易。纵横读书也是为以后打下基础。
换个角度想这也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呢。要是深究起来出版社,译者,编者也是有说法的。不懂一个领域的术语和脉络有时候是很难完全读懂一本书的,不过要从尝不出滋味的人修到顶级食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一个工作是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现在很多人由于没有阅读习惯,或者看的内容比较易懂、碎片化。阅读能力大大退化。啃不下来三四十万字的大部头,也读不了生硬的科技文。 甚至没办法好好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快乐。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读书并不是认识字就够了,它是有门槛的。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好像没有特别适合成年人的阅读测试,似乎自发认为成年了就应该什么都过关了。最后,我在《沟通圣经》中阅读的部分看到了相关测试,如果需要可以在后台索取。刚开始我们可以先尝试从感兴趣的类型开始看,拿到书的时候大概翻开看一下,选择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不太理解的书看。稍有难度也无妨,读不懂更要下功夫了,朱自清先生就说过阅读需要经过咬文嚼字的训练,最后才能不求甚解,轻轻放过。所以,在那之前还是好好啃吧。
如果阅读能力低下,就会对作品缺乏正确的了解,所得自然是有限的。比如我们经常能在豆瓣看到有人在一些作品下面打一星。不禁让人发问,那些作品真的差到家了吗?
不是说不能对作品差评,我买了东西与买家沟通无效也会写长篇差评,但是会将问题出在哪里,写得有理有据。之前网上出了一个怼书的话题也十分有趣,把一些作品确实不好的作品哪个地方不好都写出来,这种认真严谨的可爱劲值得学习。如果给了一星的作者做不到这一点,大多可能是没有看懂发泄情绪,就像是吃了不好吃的饭不说一句就把碗倒扣在桌子上,是非常野蛮的。
当然,阅读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无法通过一时半会无法提高,市面上鼓吹快速搞定阅读的方法基本都是骗人的,要真正吸收书的知识是需要时间的,能速读脱水的书也该好好想想值不值得花时间去看。
阅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会发现书看的越多,就读的越快。不光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多是触类旁通,因为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基本上,书看多了,就能总结出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自己的习惯。
阅读方法和技巧当然也是有的。下面推荐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1. 带着目的去读。可以大致翻翻书,看看它在讲什么。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书的封面、简介、序、目录、小标题,做出思维导图,有助于理清楚书的框架。
2. 确定带着什么策略去读。有些书适合闲暇时间随便看看,有些书值得花时间反复琢磨。这决定了我们看书的时候能不能抓重点,哪里要略读,哪里要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品味。试想一下,和人相处是不是也是这样?
3. 了解一本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书的内容也大有好处。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也值得如一个人那样去了解,也可以看看作者其他的书,看看相似主题的书,有时会给我们新的启发。
4. 做笔记。我们读书时可将困惑、思考体悟都记录下来。过后复习可以加深印象。
5.默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更不要读书声来。如果追求效率,刚开始需要要有意识训练,此后,看得书多了这种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6.复述。我们看看能不能讲给别人听,或者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写读后感。如果可以做到,算是掌握了这些知识,不过日后遇到相关问题也能有意识使用这些知识才算真正的学以致用。
最后说选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畅销书,包括很多看起来很科学的书,有着煽动性极强的推荐语和名人背书。但是那些东西就像美妆爆款,不一定好用,更不一定适合你。我们要通过大量阅读找出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所以别人开的书单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要傻乎乎完全不加选择去看。
同时,应该坚定一些,不要轻易被看起来很好的书打动,如果刚开始没办法做到,估计被骗上几回应该就学乖了。若是没有时间又想有所收获建议多看经典,塔勒布就曾建议作家还没死的书都不要看。
如果时间充裕,不在乎读书效果,随便看看什么都可以。任何书都是有用的,包括一些错误的东西也是宝贵的经验,读得多了就能分得清好坏了。但是即便是好书也不要完全不加思考的相信任。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只是某个阶段比我们厉害的一些人写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也会犯错,我们不见得就要全盘接受。应该提倡的是批判性继承,即选择有益的那部分吸收。
曾经看过一句话,知识是什么?是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也许懂得东西越多,越能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书籍能帮我们过好这一生吗?显然不能,圆桌派里提到教人如何做的书作用终究有限,关键在于能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认为看书的意义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读书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也需你来总结。
关于阅读方法的书很多,如果我没有解决你的困惑,推荐看《深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网上这类文章也非常多。以上我就是我根据十几年书龄提的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欢迎补充。
如果有用的话,请评论、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