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将至,我们将迎来党的第104个生日。百年征程中,党始终与青年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新时代的壮阔征程,青年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新鲜血液”,以信仰为桥、以行动为帆,与党形成跨越时空的“心心相印”。这份“印记”,是初心的共鸣、是使命的传承,更是奋斗路上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
以赤诚初心回应党的召唤。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青年与党同频共振的信仰史。在革命年代,陈延年、邓恩铭等青年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点燃救国星火;在党的革命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等青年干部扎根基层,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担当诠释对党忠诚。因此,青年干部要主动接过信仰的火炬,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科技创新前沿、在乡村振兴战场,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回应时代召唤。青年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融入血脉,让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愈发坚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以实干担当践行党的宗旨。党的事业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一代又一代青年干部用汗水浇灌的奋斗史诗。脱贫攻坚中,“90后”驻村书记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用青春诠释“人民至上”;抗疫战场上,无数青年医护人员写下“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请战书,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这些身影,正是青年干部与党“使命同担”的生动注脚。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在田间地头解民忧、在工厂车间谋发展、在社区楼宇暖民心。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中——是让老人老有所养的民生工程,是让孩子读好书的教育投入,是让乡村焕发生机的产业振兴。这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自觉,正是青年干部对党的根本宗旨最鲜活的践行。
以创新突破续写党的荣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做“老黄牛”,也要当“拓荒牛”。在航天领域,平均年龄35岁的“北斗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让“中国星”闪耀苍穹;在基层治理中,青年干部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让“智慧党建”“数字政务”走进千家万户。他们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为党的事业注入新活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干部要主动跳出“舒适圈”,在科技自立自强、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实践中勇当先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接力奋斗中突破创新、开疆拓土,让党的事业在时代浪潮中始终焕发蓬勃生机。
当青年干部的“青春之我”与“百年大党”心心相印,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这力量,是李大钊笔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豪迈,是新时代“强国有我”的铿锵。愿每一位青年干部都能以信仰为旗、以实干为剑,在与党的心灵共振中,书写属于这一代青年干部的光荣与梦想,让党旗在新征程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