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年她不来洛阳,她可能依旧不喜欢牡丹花。
她是我的大学老师,大三的时候教的课程是专业外语,教学的内容都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每次她上课前还有课间交流的东西让我对她很是敬佩。
她是从小城市走出来的,她的父亲是律师,无形中应该对她产生不小影响,她说只要是考试她没有考不过的,当然包括有孩子之后在职通过的研究生考试。那次考试改变了她的命运,也促成了我们的相识,研究生毕业她就来到了我曾经就读的大学任教。
我的大学过的还算充实,喜欢看书喜欢运动,要么是在图书馆要么是在运动场。不知为何当时根本没有拿奖学金的想法,于是专业课的学习任务并不是特别重,该考试了好好复习保证不挂科就足够了。这样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不会专心的听老师讲了什么知识,反而对老师讲的和书本无关的话题更有兴趣。
有一次她在课堂上提到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这本书,那是我喜欢的书之一,那本书我反复读了三遍,自我觉得收获很大。于是下课的时候找她聊天,言语中能感受到她是爱书之人,就向她要了电话号码,就这么偶然的因素,我们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友谊。
在接下来的两年大学时光里,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到她的办公室和她聊天交流,谈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关于书的,还有关于生活方面的琐事。她的年龄和我母亲相仿,我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都会给她讲。她只是倾听很少给具体的意见建议,让我自己去找解决的办法,鼓励我想开一点远一点周全一点。
不知不觉间大学生活就过去了,她就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最后两年的大学时光,与她交流的日子变成了我最宝贵的大学记忆之一。
毕业后各种工作上的事情纷至沓来,但并也没有阻碍我们的互相沟通,刚毕业每个月我们都会通一次电话,打电话的时间超过了我给我母亲打电话的时间,也超过了她给她的女儿小雪打电话的时间。细想每次都聊了什么真的想不出来了,就是漫无目的,每一次打完电话就像重生之一样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喜爱。
2013年有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很多时候没有任何思路,就会打电话给她,每次她都会认真的对我进行疏导,给我前行的动力。
后来才知道她那个时候也处在人生的低谷,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却依然用她的语音鼓励我温暖着我,像黑暗中的一盏灯一样指引我前行。
工作捋顺之后我就开始邀请她来洛阳看牡丹,她一再推脱,终于是在2015年4月份的一天她打电话给我说要来洛阳了,我当时真的很高兴。其实她的决定非常突然,就是特别想来洛阳看看我,顺便来看看牡丹,第二天就订了北京到洛阳的高铁票,带了两件随身的衣服和一本书就来洛阳了。
我开车到高铁站接她,洛阳之行正式开启,来洛阳当然不能错过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然而这些名胜在她看来并没有太多值得留恋的地方。留给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在中国国花园看到的牡丹花。
原本计划中午吃过饭就看牡丹的,但当时开车的时候,走错了路,来到了洛浦公园门口,将错就错我们就下车到洛浦公园里面走了一圈,坐了一会。真正走进中国国花园是在下午五点左右的样子,是从牡丹大桥的那个门进的,一进园她就被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纯白的莲鹤牡丹给征服了,她说没想到竟然有这种品类的牡丹。
她人生已过半百,平时喜欢花花草草,但对牡丹一直比较排斥,认为大红大紫的牡丹不适宜她的心性。她喜欢素净的事物,对白牡丹心生热爱之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越朝里走,她感受的惊喜越多。姚黄、魏紫和赵粉自然不必多说,麟凤的深红、兰田玉的淡粉、牡丹仙子的红白相间都惹的她应接不暇。徜徉在牡丹花的海洋里她是像个孩子一样满脸欣喜,不太爱照相的她竟然要求我给她拍了不少与牡丹的合影,她已经被牡丹的美折服了。
古人常爱莲、赏菊、咏梅,大胆的对牡丹表达喜爱之情的少之又少,有名的几首也大多和皇族有关。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与牡丹一起生活的时间太少了,像白居易在洛阳居住的时间长,就写下了很多有关牡丹的诗句,并留下了“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佳句。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完全绽放时花团很大,特别有气度,这或许正是它被评为中国国花的原因之一吧。就像我们人一样,只有经过了岁月的沉积和磨练,才能够拥有大气这一宝贵品质。
不知道牡丹被武则天逐出京城来到洛阳,是牡丹的幸运还是不幸,但我知道在大学遇见她是我的幸运。生活中我们不知道何时能够遇到自己的贵人,这时候我们不妨努力让自己长成贵人的样子,为身边人点燃一盏灯,给陌生人照亮回家的路。
我们喜欢一样东西是因为它美,不能因为很多人喜欢我就要选择不喜欢,牡丹花的美只有亲自观赏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