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起一首诗,那是侄儿高三练习卷上的,据说是一三年的江苏高考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四十字的一首诗,算上诗题、作者和“注”也不过六十三字,背景信息这么少,考场上读题做题的时间又那样紧迫,考生们能读懂它吗?他们又该怎样做出这道诗歌题呢?
想着这些问题,不禁又问到自己头上,如果是你,十分钟八分钟里,你该怎么读懂这首诗?是啊!如果是我,我该怎么读懂呢?阅读要拼人生阅历,且让我进入诗里去看去听去想去思索:
题为醉眠,暗示我是先醉再眠,醒后写下此诗。因何而醉?我乃谪居之身,或有买醉浇愁之事……
居处近山,远离闹市,山间安静恍如远古。山静何以似太古?太古之时,人事简单甚或未有人世。所谓山静,一则是自然之静,一则是无人事纷扰的心灵之静。此际谪居,其中或有远离是非的自得之趣,或有谪居的寂寥之感。但山间静谧,人事都绝,时光缓缓流淌,夏日光阴竟过得如小半年般悠长。这种度日如年的感觉里没有夏日灼人、时光难熬的焦躁,心间流淌着或闲适自得或孤寂自遣的悠长。
花是余花,可见花期已过,却犹能令我陶醉。一个“犹”字见出我之陶醉,虽有“余花”自有其美之故,也更有花不醉人人自醉之意。而这种醉,是酒醉耶?是陶醉耶?酒醉也可,陶醉也可,谁能说得清呢?夏日昼眠本忌吵闹,此间的鸟语却娟好可爱助我入眠。一点宁静自惬在心间氤氲开来:眼前花影,耳畔鸟语,夏日光阴,却也兴味悠长。
掩上屋门,世间一切的纷扰就都关在了门外。想我谪居之身,这“门常掩”是厌恶人事纷扰恶俗而自掩以避?还是世味浇薄无人到访而不掩自掩?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一门之间,隔开了世俗与自己,也隔出了自己独处的一方小天地。在这里,任他外间烈日炎炎,我有一片凉席便觉安逸闲适。外间的炎热让我觉出屋内的阴凉,也令我倍感此间的静谧美好——还有什么比自适自在更美妙?谪居的心境未必全是失意、落寞和感伤,在自得自适的这一刻,有什么能妨碍心灵的自在?哪怕这自在里还有淡淡的无奈。
梦里,佳句如鲫过江,令人心襟激荡。醒觉之后,细细思寻,抬笔之时,却又成一片惘然:梦中的情怀心绪还在缠绵,那书写心怀的词句却已无迹可寻。这不正如这个醉眠的午后?无需理会是酒醉还是陶醉,只要留得这份自得自在就好;无需细较是谪居的自遣还是独处的自适,只要此刻有份宁谧心境就好……仿佛时光就凝固在这一刻,谪居也好,自得也好,世味也好,人情也好,都在这一刻之外,这一刻里唯余一份若得若失的惘然。
短短的时间里,我的阅历只能支撑出这一段粗浅的体会。想要体会丰富精深,大约还是要从更丰厚的阅历里求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