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天,92岁的杨绛先生开始写《我们仨》,从约稿到动笔,时隔六年。她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回忆了漫长的63年家庭历史。2003年,这本书成了读书节的热点。
《我们仨》是一个寻寻觅觅的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他们相助相守,相聚相失。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人世间再好的爱情,也有分离的一天。
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杨绛说过的一句话:“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城!”
这是钱钟书在医院对她说的话,他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哪怕在医院忍受病痛的煎熬,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杨绛多走一程。
想象到这个情景的时候,眼泪竟不自觉地流出来了,人间最可贵的情感,莫过于老来相依,互相陪伴到终生;人时间最残忍的分离,莫过于老来无伴,一个人守着一个家!
在《我们仨》这本书里,杨绛回忆了自己与钱钟书相识、相爱、相离的一生。
01 相识:爱是遇见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民国著名的大律师,杨绛出生后,父亲为她取名杨季康。
爱读书聪慧过人的杨绛,17岁时她一心想报考清华大学外语系,但是当时清华大学在南方并没有名额,无奈之下,她只能不甘愿的去了东吴大学。
读到大四,东吴大学因为学生运动停课,杨绛与其他三个同学,一起考入燕京大学,但是在入学报到途中,杨绛对清华念念不忘,她放弃入读燕京大学的机会,临时决定去清华当借读生。
或许人和人的缘分,就是上天安排好的,有的人始终要见面,因为他可能就是你前世注定的人。21岁的杨绛在转入清华的时候,刚好钱钟书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2年春天,杨绛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与钱钟书第一次见面。虽然只是匆匆一见,两人没有过多的交流,但是彼此难忘。
所有人都觉得钱钟书很“憨”,可是杨绛却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曾在诗歌里回忆,初见杨绛第一眼:“颉眼容光易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所谓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样吧,两人一见如故,怦然心动。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见面。第二次见面,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不要相信。”
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从未理会传闻的两个人,在第二次见面时却忍不住要澄清谣言,急切地想要告诉对方,自己还是单身。
因为不能时时相见,两人便鸿雁传书,交流文学,倾诉生活。
一来二去,两人就这样陷入了热恋。
那年,他24岁,她23岁。
02 相爱:爱是成全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正如钱钟书所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按照童话里的故事,王子和公主结婚后,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现实并不是那样……
因为钱钟书是清华大学公派出国的留学生,1935年7月,两人结婚后,钱钟书要去英国求学,那时杨绛还没有毕业。但是,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国外无法兼顾生活和学业,她不得不跟着他一路辗转、颠簸……
初到英国,他们住在老金家,一日四餐由房东提供,但是钱钟书吃不习惯西餐,杨绛经常把自己碗里钱钟书吃的惯的东西省下一半给他,尽量让他吃饱饭。
后来担心钱钟书营养跟不上,杨绛就想办法找房子。搬家以后的生活里,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为了照顾钱钟书,开始洗衣、做饭承担各种家务,让钱钟书安心学习。
虽然在国外求学很辛苦,但是两个人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可是人间没有永远,也没有单纯地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可杨绛却从未抱怨过。
1938年,战事爆发,两人回国以后,钱钟书去清华教学,杨绛留在上海照顾女儿,替他照顾钱家老小。
后来上海沦陷,钱钟书回到上海,他们的日子过的很艰辛,为了补贴家里的柴米油盐,杨绛一边代课,一边写剧本。
杨绛创作的《称心如意》,在各大剧院上演以后迅速走红,杨绛在文学界一炮而红,钱钟书在外面的称呼变成了“杨绛的先生”。
有人说,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是家世背景,更需要相同的频率。
看到杨绛成为名人,有一天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
杨绛大为高兴,鼓励他赶紧开始写作。
对于杨绛来说,她永远支持丈夫的决定,相信他的能力。
为了成全丈夫的文学梦想,,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全身心投入写作。后来生活变得拮据,为了节省开支,杨绛辞退了女佣 ,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活,自己劈柴生火做饭。
这个大家闺秀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妇女。她还学会了精打细算,为了省煤,自己和泥,把炉膛做的细细的,并且把煤末子掺上煤灰,自己制作成煤饼,一下子300斤的煤末子变成四五百斤的煤球。
事实证明,钱钟书没有让杨绛失望,1945年,《围城》发表,被称为是当时不可不读佳作。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时间里忧世伤身,屡想终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先给她。”
钱钟书评价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如果没有杨绛的成全,没有她的督促和照顾,要有多少个两年才能写成《围城》?所以可以说是杨绛成全了钱钟书,也促成了《围城》。
03 相离:爱是守候
他们一见钟情,相知相恋2年,结婚63年,一起走过了65年风风雨雨,却依然没有爱够。深情久伴,却总是敌不过生老病死。
晚年的钱钟书,患有很严重的哮喘,每次发病的时候,就不能躺下睡觉,有时甚至不能卧床,只能满地走,这种时候,杨绛总是穿着衣服躺在床上,一连几夜,陪着他不睡。
1975年冬天,杨绛和钱钟书差点被煤气熏死,杨绛服用了安眠药,睡觉的时候闻到煤气味,却睁不开眼睛,如果不是因为钱钟书摔倒在地上,巨大的声响吓醒了杨绛,两个人可能就双双中毒死了。
杨绛赶紧起来,给钱钟书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严严实实的包裹好,打开窗户透气,怕他着凉,一整夜都挤坐在他身旁。
杨绛的一生,大半生的时间都是在照顾钱钟书,如同宝贝一样包容呵护他,在生活困难时不离不弃;在病痛时悉心照料;甘愿做他坚强的后盾和拐杖!
人至暮年,总是躲不过疾病的折磨,钱钟书彻底的住院了。八十四岁的杨绛,踏着落叶,拖着自己的影子。每天微微颤颤穿梭在家和医院之间。
钱钟书躺在医院不能回家,每天看到杨绛的时候,总是说:“我等了你好半天了。”
在钱钟书的心里,无论何时,无论经历着怎样的病痛,只要杨绛来了,一切就好了。
钱钟书曾经对杨绛发愿说:“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他们的一生只爱过对方,没有生离。可是却逃不过死别。
钱钟书在生命最后的夜晚,对杨绛说:“绛,好好哩。”
杨绛对钱钟书说:“放心吧,有我呢!”
1998年岁末,古驿道上满是落叶的时候。钱钟书去世了,如同这古驿道旁的枯柳,落叶终归根。
踏着古驿道的枯叶,杨绛一个人走回家,结束了家和医院之间来来往往的奔波。从此,他们的家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者那个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这是杨绛对钱钟书一生的誓言,未来的日子,她将如同那块坚硬的石头,永远守护着钱钟书。
原来,爱情无关财富、时间、距离,它甚至无关生死,只关乎你自己的内心。
爱不是年轻时的一见钟情,爱是那种你非常确认,到了八十岁,不管健康与疾病,你还会牵着这个人的手一起走下去。
爱是这个人能让你在病痛的折磨下,感觉到希望和温暖;是无论生老病死,富贵贫穷,都不会与你分离。
人间也没有永远。但是有杨绛和钱钟书,有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的永恒!
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