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领导力的标准化,我们需要看一下领导力在日常工作中的体现都有哪些: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无非就是怎么和人说话,怎么表扬人,怎么批评人,怎么开会,怎么创新……等等,这些都是管理者熟悉的工作场景。
那在我们很多企业大家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是没有标准,没有规则,没有工具的,很多都是临场发挥,随心所欲……但是在西方企业中,对于同种场景,都有一整套的规则,管理者只要套用就可以了。企业出了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正是由于设置了面对企业问题的标准化处理机制,才使得西方企业的普遍寿命都长于中国企业。
“复制”的关键在于工具化。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备领导力,领导的实际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这一点上,西方社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效率变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有显著的提升。而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
进一步说,这也可以避免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实现了领导力的自我发展,就不必担心某一个高管离开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而重做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恰恰相反,许多中国管理者的口头禅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与你的期待南辕北辙。这就是领导力高低的区别。
讲西方管理学的概念,为什么会说到日本?因为日本采用的是西方的管理模式。这套布置任务的流程是美国人戴明发明的,参考的是日本企业的总体生产流程。这套流程一经推出,在日本广受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工具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学会,接下来我们在工作中布置任务时一定记得至少说5遍,这是提升领导力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领导力其实并不神秘,通过系统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