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壮阔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河南考察时着重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简称 “三新”)党建工作,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原大地的深入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意义。
“三新” 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股蓬勃的新兴力量。这些新兴领域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 “三新” 党建工作,能够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延伸至这些新兴领域,把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 “神经末梢”,切实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使党始终成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新经济组织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新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领域贡献独特力量。新就业群体则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为经济社会运行注入新活力。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能够充分激发 “三新” 领域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它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三新” 领域从业人员众多,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有着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关系。加强 “三新” 党建工作,能够搭建起党组织与这些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了解和回应他们的需求。同时,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引导 “三新” 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将他们从基层治理的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新” 党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党组织覆盖有待进一步拓展
尽管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但部分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组织,依然存在党组织组建困难的问题。
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不够紧密
部分 “三新” 领域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时,存在与业务工作 “两张皮” 的现象。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未能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业务实际,导致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强,工作环境和时间不稳定,使得党组织对其开展日常教育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部分党员因工作繁忙,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难以保证,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强 “三新” 党建工作的举措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组织覆盖
针对 “三新” 领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党组织设置方式。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园区、商圈、楼宇等,建立区域党委或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对于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足的组织,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建立行业联合党组织。
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发展活力
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组织服务活动以及新就业群体工作实际中。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 等活动,鼓励党员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发展。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服务宗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加强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管理层的沟通协调,通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等方式,为其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和方向指引。
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素质
结合 “三新” 领域党员特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线下交流活动,如主题党日、实地参观等,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注重在 “三新” 领域优秀从业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党员整体素质。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在河南这片充满活力的中原大地上,通过扎实推进 “三新” 党建工作,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让党的旗帜在新兴领域高高飘扬,共同谱写中原大地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