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背景:
本文发表于1935年2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11期,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二集》。这是针对周作人、林语堂等提倡的所谓“隐士”式的“悠闲的生活情趣”而发的。
写作方法:
作者从一则旧故事说起,说出“隐士”的两重分辨,有真有假,多数为假。假隐士为什么要打起“隐士”的旗号呢?因为可以吃到更好的饭,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此文章中,鲁迅采取了先退后进的方式,撕破了假隐士们所戴的虚伪面具,一开始承认他们也要吃饭,他们对自我的各种标榜,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却清高自诩,颠倒黑白,把假说成真,把丑说成美,且不允许别人议论自己,这就变得丑陋了,也揭露了他们“谋隐”就是为了“谋官”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