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心理学的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竹,尽显蓬勃生命力。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有钱还是有闲……大家都长着一颗心,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景,在无私和有爱的前提下,传播着自己接触的“好的”理念。
今天早上,在一个学习群看到以下的一段话,还是有些感触的。
今日分享:
《爱孩子,懂得给伴侣“撑场面”》
家庭心理治疗师弗兰.沃费什说:
「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或指责对方,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爱护的。」
爱孩子,要懂得尊重另一半,在孩子面前,给另一半撑足「场面」。
父母要多些体谅、包容对方,遇事懂得给对方留点面子,维护对方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不在孩子面前相互挖苦、嘲讽。
如果夫妻二人产生了争执,要尽量避开孩子,私下沟通解决,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给他带来伤害。
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争吵,一定要及时抚慰孩子,跟他好好解释。
告诉孩子,「吵架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跟你没关系。就算吵了架,我们依然是最亲的家人。无论如何,我们对你的爱都不会改变。」
夫妻双方要多去发现对方的优点,给对方「点赞」,而不是当着孩子面互相挑剔、抱怨,拉着孩子站队,让孩子左右为难,惶恐不安。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父母本是孩子世界中的两根顶梁柱,如果这两根柱子不仅不和睦,还互相指出对方的不高大、不牢固,那岂不是意味着孩子的世界变得低矮狭小,甚至可能崩塌。」
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孩子成长环境的优劣。
当父母互敬互爱、相处和睦,孩子也会拥有温暖阳光的生命底色。
以上的分享真的很好,如果是在两年前我看到,一定会觉得特别感动。今天再次读到,内心五味杂陈。我们说夫妻之间的相处,争吵或者两者之间存在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之间相爱与否,也并非通过吵不吵架就可以判断。其中,不和谐的因素有多种。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父母吵架。我想说的是父母也是人,一对普通人,会有情绪,有要求,会累、会生病、会害怕。而家庭就是一个现实版的社会雏形,孩子未来也是要进入真实社会的社会人。所以,我想说的是父母要做有血有肉的真人,而非“为了孩子”去“演”或者“装”着和睦相处,举案齐眉。孩子是有感觉的,孩子年纪小,经历少,但是,孩子绝对不是傻子。孩子对父母的感觉充满敏锐性。越小的孩子,感知能力越强,虽然他们不能很好地做出解读,但是,父母拙劣地演技,一定会混淆孩子的感受,反而会误导孩子对生命“真相”的探讨和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脱离现实“无尘无菌”。有社会就会有争执,有分歧。
作为父母,我们在爱的前提下相濡以沫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它有它的尘土气息,相爱的夫妻也会有分争。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建设性地吵架。父母双方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而非暴力争吵。关键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么通过沟通,对某件事情达成了一致意见;或者经过沟通之后,依然保留不同意见,但是却各自做出了让步。
陈昕老师与孩子谈论什么是爱,她说:爱不仅是关心和照顾家人这样的责任,爱有时候也是妥协。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两个相爱的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看法一致,或者喜好一致。有时候,父母看法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天塌下来了,或者两个人不相爱了。
其实,父母的相处方式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婚姻关系。孩子通过父母了解两个相爱的人怎么相处,这也是在为他们未来的婚恋做准备。
当然,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是成年人,做事情相较于孩子,更成熟稳重,要值得让孩子信任和依靠。当孩子来临前,我们能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家庭生活?当孩子来临后,我们怎样最大程度地给与我们所能给的真实、温暖的爱?倒是我们真的要先明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