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投资建厂的外资,大都逃不脱被“驱逐”的命运,富士康及纬创等大厂也难逃印度责难。苹果主力供应商纬创正在准备从印度整体撤离,并向印度全国公司法法庭、印度公司注册局提出一年内解散其业务。据悉,近年来印度市场发生的工人闹事,医疗事故,工资短付等事件导致纬创受创。
近几年纬创集团在印度班加罗尔附近开设的苹果工厂发生了一次暴动,当时2000多名员工闯进公司,摧毁汽车和生产线,毁坏了办公设备,动乱背后的原因竟然是纬创集团拖欠薪资。这些事件在大众心中蒙上了一块纱,很多人议论纷纷,口碑值迅速下降。纬创撤出印度大陆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当地的一家技术公司-塔纳集团,该集团涵盖了纬创公司的大部分业务。此后,纬创的再印业务或许只剩为苹果产品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
撤离印度的外企事件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但作为苹果生产的大厂富士康也开始思考并面临退出印度的风险。一方面印度市场极为不稳定,这是导致富士康撤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富士康本身具有的管理问题也息息相关。全球大跨国公司,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富士康也不例外,再加上印度市场一直问题不断,作为在印度的跨国大厂,更应该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尽量避免劳动权益问题,安全问题或工作环境问题等。印度政府降低了很多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入住投资的门槛。除去中国,韩国或日本越南都可以轻易进入印度投资建厂,但前提是这些外企必须同印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同时在印度建设工厂。报道引用了一位匿名官员的话称,印度希望能够与至少50家外企建立合作意向。
但至于合作细节以及具体章程,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莫迪政府通过西方媒体之后传达的这条信息非常明确,印度已打算在高科技电子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印度仅仅凭借着它的市场,作为招商引资的最大资本。实际上,印度340亿美元的外资撤离创下了历史新高,包括汽车制造业大佬福特,尽管已经在印度拥有26年的市场经验。顷刻间福特车间全部在印度化为乌有,这与印度政府的强力施压下支付了巨额的员工遣散费是分不开的,导致福特亏损20亿,不得不撤离印度市场另谋出路。
福特难逃此劫,我国荣耀手机也同样难逃厄运。回想过去,荣耀尽管在印度市场有所盈利,按依然没能阻挡荣耀撤出印度的决心,而荣耀对此的解释竟然是众所周知,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都心知肚明。事实上,外资为何总是在印度难以生存,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政府没有给外资外企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在2012年通过的1961年所得税法。这部法律赋予印度政府可以对自1962年之后所发生的任何牵涉到间接转移印度资产的交易进行追税。这条法律规定让很多打算在印度投资建厂的外企退避三舍。英国老牌电信运营商沃达峰被要求补税29亿美元,法国一家专门生产烈酒的品牌被印度政府追缴了过去30年的税款。
而在印度过去针对过的所有外企里,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躲掉,中国手机凭借着技术及良好的管理措施,很快在印度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但在印度政府眼中,如日中天的中国品牌成为了一只肥羊,小米、华为等中国手机品牌接连遭到印度税务部门突击式审查,而且是以涉嫌洗钱等恶意指控冻结了中企在印度的合法资金,直到中期缴纳了天价罚款之后才予以解冻。如今,莫迪政府又打算故技重施,并且直接瞄准了高科技电子产业,美其名曰是组建合资公司,实则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建立工厂,等自己学到技术以后,再让外资企业推出印度,自己通过学来的技术,发展本国产业,这算盘打的是一清二楚。
多年以来,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头号对手,凡是都要拿中国做对比。但印度却没有意识到,想要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从来都不是靠模仿或暴力侵占。中国在改开之初也不得不经历市场换技术的阶段,中国向来追求自力更生。在我国投资的外企能够长期在中国市场运营,与中国改革开放,海纳百川的心态是分不开的,我们向来提倡合合共赢。如果莫迪政府还是抱着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心态,无论是受人尊敬的世界大国还是全球制造业强国,都将和印度无缘。
总之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撤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仅要从中看到问题,还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全球科技发展动向,制定适合的商业投资政策,加强企业之间的管理,让外资企业更好的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应对印度对外政策,让科技造福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