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Oil“(加油),汉语中经常用来表达鼓动、激励或支持的词语,已进入2018年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辞典。
“加油”,字面上的意思是给(汽车)引擎注入汽油。而中国人在比赛和竞赛中经常激动地大声说出这个词汇,用来鼓励参赛者。
牛津辞典中,该词条被解释为来源于粤语的“ga yau”,同时称,香港英语中“加油”一词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
牛津辞典官网oed.com中的“加油”词条
之前,已经有几十个汉语词汇获得牛津辞典的许可,登堂入室,比如很多歪果仁入乡随俗熟练掌握的 “guanxi” (关系) 和 “Lucky money” (红包)。
以下为一些不完全统计的已被牛津辞典收录的中文词汇:
可以看出,这些词汇能够被一贯严谨的牛津辞典收录,是与之对应的中国文化和习俗被广泛理解和接纳的结果。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以及中外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和碰撞,汉语使用中持续创造出来的词汇也越来越多地被外部世界接受,并借助网络得以快速传播。
早在2013年,美国的Urban Dictionary (城市词典)已收录几个中文网络热词,包括:“tuhao” (土豪),“no zuo no die” (不作不死),“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你行你上,不行别BB)。
近些年,也有传说甚嚣尘上,称辞典编辑方正在考虑收纳“tuhao”(土豪)和 “dama” (大妈)进入它的词汇大家庭,不过迄今尚未看到确凿证据。
也有其他词汇,比如户口、两会、光棍,已经成功引起牛津辞典的关注:
尚未正式接纳,原因可能是,网络热词来无影去无踪,富有活力,又容易昙花一现。所以,是否能进入正统的牛津辞典,并长久使用,还有待时间和权威的检验。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件事。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他们使得外国人能够更好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思想,反过来又能帮助文化沟通和交流。”
牛津辞典增加新词汇的过程如下:
· 辞典编撰者开始意识到某个词汇在媒介上的广泛流行和重复使用;
· 考虑收录该词汇的因素包括:分享使用的程度;使用频率;自然融入的程度;是否可以直观理解;
· 符合条件的流行词汇被放入“观察清单”以做进一步甄选;
· 新增加的词汇首先上传到辞典的官网数据库,等待正式印刷。在线版本每三个月更新一次。2018年12月份为最新一次更新。
根据辞典官网,2018年9月的版本中一共增加了1400多个新词汇、时态和附加词条。而中文词汇,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只占了其中一条。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汉语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重视。我们国家也一直不遗余力,通过孔子学院等教学体系将中文和中华文化传播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但客观来说,这些词汇进入牛津辞典等规范,并不代表它们就能自然而然得到广泛的使用,有可能就变成咱们偶尔才会提到的“生僻词”。同样,汉语,要变成像英语一样的“世界语”,依托的必须是中国更加深厚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沉淀,目前来看,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
China Daily
People’s Daily
Xinhua NewsAgency
Oed.com
Glob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