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沼芰荷
在简书,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方面就是能自己创建文集,这个非常实用,大家听我细细道来吧。
先罗列一下我在简书的8个文集。按照建立的时间先后,大约如下:
《随心所语》
米兰·昆德拉《玩笑》
《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昆德拉的一部短篇小说分享)
《诗情话意》
学习《汉语诗律学》
《叔本华说》
《毛姆》
《智慧沙拉》(名家经典文章)
学会了创建文集
大家都知道,刚入简书时,我们每人都有一个文集,就是《随笔》。你所写的文章会自动收入到这个《随笔》文集中。
后来我发现可以更名,就将《随笔》更名为《随心所语》,不言而喻,就是笔写我心,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这本文集就是一个大杂烩。
不过,我读书并不杂。那段时间,正逢我以阅读米兰·昆德拉为主,所以,我的《随心所语》里到处都能见到昆德拉的名字。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页面的搜索栏里输入昆德拉,会找到七十多篇带有这几个字的文章,这数量令我自己也瞠目。只是可惜,当时还不懂可以另建文集。
等慢慢发现了建文集的门道和好处后,我开始把《随心所语》里的文章抽离出来,组成系列,另创一本新文集。这样,从入简书到今天一年多时间里,伴随着在简书里发布的日更内容,我已经有了8个文集。
最想创建的文集《米兰·昆德拉》还在路上
很多友友都注意到了其中的《毛姆》文集,便以为我是毛姆的专家,实际上,这只能说明我现在正在努力阅读毛姆的路上。虽然,这本文集里已经有了将近50篇文章,但是今年全年的粗略计划就是以读毛姆为主,其他的书都是补充和调剂。所以,《毛姆》里的文章会越来越充实。
最近我一直想做的就是编一本米兰·昆德拉的文集。刚入简书时正在一本本,甚至一字字地,品读着昆德拉的书。等我会编文集时,正在阅读我手头拥有的倒数第二本昆德拉的书《玩笑》,所以《玩笑》就成了我在简书自己创建的第一个文集。
这里分享着我初读、复读此书的快乐,还有一些书中片段的编辑整理和分享,最后是这本书的书评推榜文:被玩笑的人生——评米兰·昆德拉小说《玩笑》。这本文集走到今天不容易,因为有敏感字,里面的文章曾经数次被锁,数次申诉,使得我不敢轻易改动。
现在我已经不读昆德拉而转向毛姆了。但是,心里一直想着该把以前的昆德拉文章抽离出来,独立成集。因为,我最用心且有点分量的应该当属那些文字了。
目前已经存在的零散的有两个,一个是《玩笑》,一个是《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后者是昆德拉仅有的几篇短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以后如果有了文集《昆德拉》,这些都会并在一起,收入其中了。打算近期做这件事,一篇篇地收集起来。
我的“简书优秀创作者”称号
你读书有没有这样的冲动:当这本书快读完时,你并不想去重新开始另一本,而是兴奋地盼望着再读一遍?
这就是我读昆德拉的感受!而且,复读时还特别激动,因为昆德拉只读一遍真的不过瘾,第二遍或第三遍才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妙不可言。
我在这里获得的称号是“简书优秀创作者”,这个过程非常顺利。在来简书两个月之后的第一次申请简书作者时,就得到了。其原因,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诉大家,我那些有关昆德拉的文章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我6号得到的优秀称号,而1号的文章《阿涅斯和她的父亲》一定是个亮点。
简叔给我的每一次点赞几乎都是有关昆德拉的文章。我写的几篇昆德拉书评都有幸被读书伯乐推榜。可惜,创建《昆德拉》文集却一直拖到了现在我还没开始进行。
打算过一段时间,再回头复读昆德拉。在我心目中,昆德拉的魅力是无穷的。只讲故事的小说完全不能与之媲美。一般的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读者了解了故事,了解了故事中要传递的人生智慧,也就完成了阅读。
但是昆德拉的书属于哲思类,他书中的故事情节支离破碎。因为完全为哲思服务,所以故事被碎片、被弱化地散落在书中各处。为了能够读懂书中的故事,有人建议跳读:即把有故事的章节找出来、重新组合起来再进行阅读。
我的观点:这样做并不对,不仅会彻底破坏昆德拉原书的独特结构,还完全体会不到昆德拉作品的魅力和别样风采。
昆德拉的书是哲思类小说,其实,他更偏向哲思而非小说,只是比哲学书略有故事性而已。所以,我们可以多遍阅读也不觉厌倦,读的不是故事,而是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深意。
简书文集记载的是我人生过往的足迹
如果,你读书写文能成系列,就可以把它们抽离出来自立门户,组成新文集,方便以后再回来进行系列阅读和复盘。
但是,于我而言,这样做更重要的方面,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读书历程。每一个文集不光记录和保存了我当时读书留下的文字和思考,还能从中看到那个时候的自己。
经常看到有人在文章里留下各种目录,我常纳闷,为什么大家不分门别类地收在几个文集里呢?我觉得文集是简书一个非常好用的地方。每一个文集仿佛就是你在书写的每一本厚厚的书,它给了你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感,也留下了你在书海里深深的足迹,它们承载着你过往人生那厚重的精神世界。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是非常感谢简书这个平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