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戏称“我们体内就一元素周期表”。大家各种“哈哈”大笑和点赞,欢快的背后是心知肚明的无奈。
上一期《中国财富》5月刊中《自来水之困》和《民间测水行动》分别探讨了我国自来水供水水质情况及民间公益组织在水安全问题中所作的努力。
《自来水之困》仅是探讨我们天天喝的,理论上应该最是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厂水质。文章并没有直接给出关于自来水厂水质的结论,而是通过“国家标准”和“自来水处理工艺”两个侧面呈现出来的问题表达一个让人忧心忡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市民除了选择瓶装水替代或等待政府处理完毕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作为公益板块的网络编辑缘故,第二篇文章提到的创绿中心刚好也认识。“水盒子”项目早有耳闻,曾想过买回家测水,但后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知道测出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后,除了买过滤器和把水彻底烧开再喝,我还能做什么。
在广州,环境环保类公益组织是相对活跃的一群,他们通过项目调研、报告发布、策略及技术支持、公众倡导等形式做着力所能及而在我看来又杯水车薪的事情。对于他们,我是敬佩的。然而水安全问题的解决,终点很遥远,前路很渺茫。面对切身的水安全问题,市民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
水污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庞大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是违法成本极低。显然这是个体小市民无能为力的。因此也造就市民面对问题时的消极心理。国内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国人的态度早就从震惊、震怒、谴责,发展到麻木、嬉笑怒骂等,是一种无助无奈到最后只能无所谓的心理体现。
饮食安全、环境资源等问题,只是某一方行动是无济于事的。国家牵头,多个利益方协作才有可能长效改善。国家对工业污染的规管、监督落到实处并被有力执行。同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对抱以侥幸心理的违法企业实施雷霆之击。民间组织引导公众提高水安全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行动,降低民众“无能为力”的消极心态。同时,为政府改善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环境调查报告、可行性策略。出现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虽然偶有惆怅,但仍觉明天可待,因为解决问题意味着社会进步。
民以食为天,吃好喝好,心里踏实。
写在《中国财富》杂志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