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有位好心人报料给志愿者李春梅,反应有位14岁左右的小男孩至少有三天没回家,每天靠乐迪卡公司对面小店施舍渡日,小男孩为感恩小店老板娘的施舍,小店打烊时帮其收拾凳子,晚上就利用几个小凳子连着摆放躺在上面睡觉;
在小虎队队长和队友上前询间的时候,小男孩骑着他心爱的摩拜单车走了;待志愿者离开没走多远,小男孩又返回小店看电视,小男孩每次离开都骑着他心爱的摩拜单车,民警和志愿者拉着他的单车不让他走,可怜的小男孩伤心地流着眼泪,当不小心提到他父母的时候,眼泪更不停往下流。据记者了解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仅仅是父母的几句打骂。
在生活中,这种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男孩们不但经常与父母的观点相左,而且不时地挑战长辈的权威,他们会穿奇装异服,甚至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他们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常常埋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家长想靠近的时候他们又会躲开…… 等等。其实这是一个男孩在成长中的必要过程。父母不能在试图通过打骂来管束他们。而是要在这个时间段起到科学的引导作用。
据科学表明,男孩子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0~6岁,6~13岁,14岁~成年。而恰恰14岁~成年的这一阶段,是男孩的青春盎然期,也是一个男孩变成男人的关键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去科学的引导。
要给予男孩正确的引导
面对男孩爱耍酷,爱说大话,不知道具体做法又泄气时。如果父母多一些肯定、鼓励,那么男孩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如果父母总是否定、批判男孩,男孩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混乱。即使男孩有不当的地方,也不要通过打骂的方式予以纠正,而要选择男孩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
不要封闭男孩的成长环境。
很多这个阶段的男孩渴望交到朋友,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包括父母不喜欢或不认可的“坏人”。于是父母就会给男孩很多限制,企图把男孩放在一个“纯净”的圈子里。实际上,这样做反而会让他的朋友越来越少,交往能力越来越差,逐渐变得胆小,觉得随时都可能遇见坏人。遇到这种情况, 父母其实不用太过紧张,男孩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如果他们的判断真的有所偏差,父母只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采取封闭的措施。
侧面迂回了解男孩的想法
通过孩子的老师、朋友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疏远家庭,他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倾诉的对象就会变成身边的其他人。如果父母了解到这些,就会找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隔阂,然后想办法弥补和改正
用父亲的角色影响孩子
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爸爸可以跟男孩讲述自己经历,让他有一种“是男人之间对话”的感觉,这样既能有效的控制孩子的消极行为,引导他的积极行为,还能增加父子的感情。如果孩子把父亲当成榜样,还能增加他的安全感。
总之,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家长不仅要把正确的人生观告诉男孩,让他学会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黑白,还要像朋友一样和他沟通,在他迷茫时给他建议,在他孤独时多多陪伴,让他平稳的过渡成为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