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唐代诗人是怎样“一唱一和”的?
白居易(772年-846年),刘禹锡(772~842年),元稹(779年—831年)。从这三个人的生卒年来看,元稹小“刘白”七岁,却早十多年去世。但是三位中唐大诗人的青、中年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中唐诗坛顶峰人物,三位风流才子惺惺相惜,互为好友,诗文来往和唱和非常频繁。
这其中,有诗文才华的暗自较劲,但更多地是朋友之间的关切。
诗文太多,我们选几首经典的来看。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经典唱和
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就是相互之间的唠嗑,表达出对朋友贬谪二十三年的惋惜。
刘禹锡一时诗豪,自然不甘落后。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既酬答了白乐天的好意,又表达了自身对过去、未来的看法,还随手用典,为我们留下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千古名句。单从这两首酬答诗来看,刘禹锡这首比白居易的那首高出了一个层次。
白居易与元稹的经典唱和
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两人一南一北,彼此相隔千里,加上山高水长,通信不便,两人只能在梦中相见。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送给元稹: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居易清晨的时候想起了你,感到悲痛惆怅。昨夜你在千里之外,是有什么事想起了我吗?以至于让我梦见了你。这是通过假设对方想起了自己来写自己的思念之情。
元稹收到信,回复了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此诗用韵和白居易诗完全一致,是典型的唱和诗。构思极其精巧,用“不梦君”三字对应白居易的“梦见君”,说法虽然想法,思念之情更浓。我如今身染疾病,神魂颠倒,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梦到闲人,却梦不到真正思念的阁下啊。
这种通过相反情景描写重点突出感情的手法和白居易通过对方来写自己的手法异曲同工,却更加别致精巧,成就了“唯梦闲人不梦君”的千古名句。
元稹和白居易感情之好,如胶似漆。《唐才子传·卷六》曾载:
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
两人唱和之作实在太多,经典也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以至于元稹死后多年,白居易还写了著名的《梦微之》纪念: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种友情,确实千年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