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一天,亚均会长叫我去商量云诵读的事,一脸懵,听了才知道,是县委宣传部安排的一个节日主题视频活动,要策划、拍摄和制作,而后上报到微信公众号上宣传。
因为工作原因,前几年拍过视频,也上过1次学习强国,代表单位在省市县都获过奖。参加阅读者协会这样公益组织,拍摄视频次数不多,虽说上次的《书香如东》获得了县里二等奖,但对于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主题,有点忐忑,一是知之甚少,怕浮在表面,不深入。二是指定协会制作,怕做的不好,丢了脸面。硬着头皮,接了活,走一步算一步吧。
薛璐主任找了龙舟视频。姚晶晶老师很给力,几天时间,一份策划书便发到了群里,大家伙讨论、修改、完善,很快成稿,而后开了几次会,定稿脚本,而后,协会的各位理事们又忙着买道具,并定于6月13日、14日两天拍摄。一切准备就绪,但我知道,现场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6月13日是周六,上午的雨稀里哗啦,约定的中午一点出发,我开着车到雨润接康海群主任,又到浦发接姚晶晶老师一家三口,向海边防护林的蓬蓬树出发,到时已有两辆车到达。蓬蓬树是长在防护林深处的一棵朴树,高16米,据说是300年前一位得道高僧所栽,因该树在浩瀚无垠的大海边,几公里之外都能看到,故沿海渔民把它作为出海远航归来的航标,视之为生命之树,亲切地称之为“平安树”。众人均着古装,与古树倒是自成一体,手机云台拍了一段众人行走的场景,绕着树顶到树干到树下,一个长镜头,拍亚均会长和于金莲园长带着孩子们在系红绳子。孩子围着陈有清老师,听讲端午故事,康海群主任和石卫新校长在点烟饼。为让配音更真实,我们在现场专门采音,周围的鸟叫虫吟,风吹树林的声音,这是录音室里没有的效果。五月五,是端午,蓬蓬树下来祈福,孩子们围着我,周边大人们指导发音和语调,五遍之后才完成,陈有清老师也是非常负责,一遍又一遍的调整。结束第一场,已经是下午四点,我们马不停蹄的驱车赶往海边,但七绕八绕,得知海水已退潮,只能在小洋口风景区內的一片湖泊边完成。康海群主任领着一群孩子,拿着扇子,诵读慷慨激昂,特别到位。孩子们扔石子打水漂的镜头没有抓拍到位,有点小遗憾。结束到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晚上整理完视频素材,就在想,今天下午的天气真是给力,大家参与拍摄也很到位。
6月14日,上午九点到黄海路的乐活琴茶书舍,各类道具,花草,摆设一应俱全,一屋子的人,看样大家是有备而来,大家换上古装,还真是赏心悦目。一番准备,趁着不下雨的空隙,第三场布景很快完成,在石板路上,几个小朋友戴着荷叶,往前走,走到一个屋子门口,薛璐主任、陈皓老师和吴昊主任分别出场,道具是粽子和艾草之类,一大群人在老房子前包粽子,有老有小,菖蒲、紫蒜,镜头中色彩特别显眼,有动作,有表情,场景代入感特别好。第三场,是从小院的窗外推近,张小琴老师手持剪刀在做针线,由吴晓云老师的诵读引入,接吴昊老师抱着大胖小子,画面转非遗传承人带孩子们在瓶瓶罐罐的木桌上看、闻、识,诗句诵读后由亚均会长接,和小朋友交流,画面再转书架,至卷帘渐渐拉起,帘子內是第四场,陈建主席带孩子们在读文天祥的诗,在古代,教书先生的地位很高,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视频添色不少,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由一片绿植过场,画面转第五场,薛璐主任给孩子们点朱砂,在额头上画王字。边上是王艳玲校长、石卫新校长、亚均会长和姚晶晶老师在举杯畅饮,这个黄酒配猪头肉、西瓜、蚕豆等,都是当天新鲜采购,看了特别有食欲。一句“一笑向杯盘”之后,画面到院子中,这样大团圆的场景,聚集了近20个人,有包粽子的,有举杯观赏的,有写字的,有弹琴的,有吟诗的,人物有特色,有互动,画面最后由“端阳”二字的字画中拉出,逐渐呈现众人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画面,最后在孩子们“五月五,是端午”的朗读声中,画面回到蓬蓬树,隐出,结束。那天的拍摄,外面下着雨,屋内忙碌碌,中午吃饭点的盒饭,特别感谢李濮建老师和我的拍摄配合。
整理素材,后期剪辑的过程有些琐碎,白天没精力,也没时间,晚上弄到凌晨三点,四点,三点,就这样,三个晚上基本完成,关于背景音乐,开车上下班的途中,我在听了120多首歌曲之后,确定了3首作为视频背景,感觉和场景对上了,又请协会的各位参与者们审核了下,修改了下,大家统一了意见,算是定型了。
今天是交稿的日子,回想参与的过程,不由感慨一番,写下了以上的拍摄手记。今年的端午节,不一般,有意义,期待作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