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社会实践活动回来报怨:老师要求带矿泉水,他们竟然带了果汁。
从女儿的语气里能听出来她心里是想喝果汁的,因为老师要求带矿泉水,她就不能带果汁。她以为别人会跟她一样听老师的话,跟着党走。可是人家就比她会筛选信息,既美美地享受了,还没有得到老师的批评。我想女儿现在除了羡慕,恐怕还有嫉妒恨吧。
我们经常戏谑地跟女儿说:犯点错误吧,让老师把我们都请到学校去,我们会很激动的。女儿白了我们一眼:没见过你们这么变态的父母。
我知道女儿一直是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可是这样省心听话的孩子不知道在心理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和隐忍。就在昨天放学她还回来疯狂地喝水,说是体育课回来就渴得要命,还没来得及倒水,英语老师就来上课了,不准再去倒水。我跟女儿说你可以跟老师商量啊,女儿说那怎么可能呢?
我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能呢,谁还能阻止你喝水上厕所?女儿狠狠地甩出一句:老师不让。真的吗?我也是老师,我就会让。
有人说最守规矩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多半会遭遇挫折失败。因为这类孩子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乱说乱动。我不知道女儿在害怕什么,想让女儿在精神上突破,得让她知道规矩是什么。
我跟女儿说规矩这东西,不过是成年社会人出于省心而制定的约束,我不停地强调是为了自己省心,是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女儿立刻表现出纪律委员的敏感性:不管理不就乱套了吗?
是啊,不管理学校就乱套了,没有规则整个社会就乱套了。但是,不是每一把尺子都是直的,你必须认识到有些规矩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说近期总流行的为了灌输“感恩”理念让学生行跪拜礼的妖魔化做法。再比如为了不让你在楼道里吵闹甚至会出现莫须有的安全事故,咱索性取消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统统关在教室做作业。
这是女儿最为痛恨的规矩,她当然不会认可。她甚至对老师这种做法大有微词,但她从不反抗。
我说那就挑战一下规矩怎么样?能有怎样的后果呢?就在图书馆写完作业之后,她说她要以特别的方式离开教室,于是我就耐心等待,然后她和一个小朋友越窗而出。太让人激动了,管理老师在后面叫:别这样,让孩子别这样。
我对女儿说:看,不过如此,既不会摔伤腿,也不会有什么后果。犯点错误不过尔尔,谁还不会犯点错误来着,只要不触及品格与底线。
想起上海的那个被自己的丈夫杀死丢在冰箱里的幼儿园老师,有人疑惑自身条件这么优厚的女孩怎么会迷上一个赌博成性、不务正业的社会渣男,甚至不惜与父母决裂,以至搭上性命。
原因是这个女孩从小听话,从不犯错误,每一步路都在父母的计划与目光中进行,等到成年,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过于平淡,特别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因为自己从未尝试过,就特别羡慕和崇拜那些狂放不羁的人,比如文身、赌博,说不定连杀人越货都有可能成为她眼中的英雄壮举。
也就是说小的时候温顺乖巧的孩子,长大了就有可能叛逆得惊人。我们很多人都可能和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说的那样:
我不会展现自己很愤怒的一面和真实的想法,哪怕我的心里已经积攒了很多不满。
我们积攒的不满总有一天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爆发,最终伤害的又是谁呢?
我们都有一个低自尊的童年,为了父母的喜欢老师的关注朋友的不离弃,为了做个能被人喜欢的人,我们不断出让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以博得他人的欢心,然后躲在一边自我疗伤,慢慢变成没有安全感的人。
好喜欢《无声告白》里的那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是的,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希望。
杜江与霍思燕对孩子的宽容教育最近霸了屏,霍思燕的“高兴就好了”让人有突然落泪的力量。
我们不允许孩子在别人面前没礼貌,教训孩子要学会隐藏情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别的孩子的哭声里献出了自己的玩具,她为了取悦你和别人,她自己的疼却没告诉你。
我们拿着一把连自己都难以信任的尺子把孩子量来量去,却唯独忘记孩子不是谁的希望,你的未实现的梦与她无关,孩子有她自己的希望,你要允许她的梦里可以没有你,没有正在老去的你。
写完,回头训女儿:上床去!女儿回怼:九点上床的规矩是你定的,但是我的心告诉我,我现在还不想上床,我要看会子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