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承天德酒曾为清朝宫廷用酒

雍正赐字“皇承天德”

皇承天德酒作为清代宫廷御酒,其历史地位与工艺特色可总结如下:

一、历史渊源与宫廷地位

起源与赐名

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御笔赐字“皇承天德”,释义为“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并设立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并将此名钦定为清朝宫廷用酒。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避暑山庄,作为清朝第二政治中心;乾隆帝通过扩建外八庙、立碑铭文,将“天德”理念具象化为“德治天下”的文化符号,赋予酒品皇家祭祀与宴飨的专属地位。"封坛御酒藏天德,燕山月照木兰秋。

清雍正 粉彩狩猎图瓷板

宫廷功能与政治象征

皇承天德酒作为避暑山庄皇家宴飨体系的核心酒品,用于祭祀、外交宴请等重大场合,与“木兰秋狝”等皇家活动深度绑定。"封坛御酒藏天德,燕山月照木兰秋。"——清·乾隆《避暑山庄宴蒙古王公即事》

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后序》中强化其“德治天下”的象征意义,使“皇承天德”升华为三代帝王治国共识的具象化符号。

二、酿造工艺与原料特色

工艺传承

融合皇家秘技与北方传统,恪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古法酿造体系,形成“山—水—粮—微生态”协同的北派酱香风格。

采用固态发酵、陶坛陈酿、多轮次勾调等复杂工艺,酒体醇厚,具有“入口绵柔、回味甘冽”的特点。

原料融合

主产河北承德,以燕山山脉优质粳高粱、小麦及皇家猎苑深层泉水(含锶、偏硅酸)为主原料。

高端系列(如皇慈酱香酒)采用贵州茅台镇红缨糯高粱与赤水河水,兼具南北酿酒特色。

三、文化内涵与历史影响

“德治”文化载体

名称蕴含“君权神授”“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通过酒文化传递皇家威仪与自然伟力的结合。

清朝·顾炎武作诗《皇承天德·御窖秋声》“窖火经年炼玉光,皇承天德淬秋霜。一坛开罢风云动,万壑松涛尽入觞。” 全诗以酒为媒,贯通皇家威仪与自然伟力构成对皇承天德酒“刚烈中蕴风雅”特质的诗意诠释。

《御泽承香》“皇承天德酿琼浆,雍正封坛承德香。三百年间藏日月,北疆御酒冠八方。”这首诗是对皇承天德酒历史渊源与皇家基因的诗意诠释。它描述了皇承天德酒从清朝雍正时期开始,作为皇家御酒的历史传承,以及其在北疆地区的独特地位。

清代文人顾炎武、袁枚等以诗赞颂,如《御泽承香》《皇承天德·御窖秋声》,赋予其“德承天命、酒载国魂”的文化意象。


清朝学者:顾炎武

南北名酒格局

皇承天德酒与茅台形成“南有茅台称酒王,北有皇承天德远名扬”的南北呼应,奠定其“北方宫廷酱香酒旗帜”地位。

皇承天德酒以清代皇家政治为背景,融合南北工艺与原料,既是宫廷礼制的物质载体,也是“德治”文化的诗意缩影。其历史、工艺与文化三重价值,使其成为中国白酒史上的独特符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