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辰溪和妈妈的隔阂似乎越来越大,有时候辰溪很想跟妈妈说些心里话,很想跟妈妈谈谈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当话到嘴边时,又不得不强咽下去,因为她知道,妈妈不会理解的。一个不说,一个不问,最终活成了两个世界。
妈妈很爱看那些有关善良的文章,自从学会玩微信以后,每天给辰溪分享公众号的文章链接。只是,在网络上妈妈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事情信以为真,还以此拿来炫耀。辰溪有时候真的看不惯她那副自我为是的样子,很想跟她说说,最后想想还是算了。
这天妈妈又发来了几条信息,毫无疑问又是公众号的内容,刚好这时辰溪也在看公众号,只是与妈妈的内容不同。辰溪看到一篇有关于语言暴力的文章,就想转给妈妈看看,让她懂得语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希望她以后在妹妹不听话惹她生气时能压住心中的怒火,不要把太难听的话语说出口。隔了几分钟,辰溪收到妈妈发来一条语音信息,听完后却失望透了。
这条语音内容是:辰溪,不要老是看些不好的东西,要向好的学习。
辰溪不清楚,这哪里不好了,像她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好的吗?她究竟有没有看里面的内容,如果看了究竟有没有看懂?难道不会反省自己本身是否有错吗?为什么她看的东西全是好的,我看的就不是?
辰溪很想回复妈妈跟她解释一番,挣扎过后,还是算了,不想跟不理解自己的人争论不休,反正争到最后,也只能得到一句:听我的,准没错,你只要往好的方面学习就行了。
辰溪把这件事情告诉好朋友,本想着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朋友却说:
“我也不会去看这些文章,看得多了自己内心也会跟着黑暗,为什么要去看悲剧的东西。”
辰溪无言,也不想再说些什么。虽然妈妈和朋友她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妈妈觉得这是一篇教坏人的文章,朋友是因为不想看到悲剧。但辰溪最初的想法,是想让他们知道语言暴力的可怕性,让更多的人以后懂得在生气时不说出狠心的话。悲剧的发生,其实是在警示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辰溪关掉手机,投身自然,她看着天那么蓝,水那么清,公园里的老伯伯在下棋,还是自然美景足够吸引人,那些不好的不愉快的事情,暂且搁置。
辰溪一个人默默地走在一条幽静的小径上,想了很多。自己跟妈妈的关系究竟要怎样才能得以舒缓,如今她和妈妈相隔很远,电话也很少来一通,恐怕隔阂会越来越深吧。人们都说沟通是最好的桥梁,可是要如何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或者说了千句话,妈妈也不会懂,因为辰溪一直以来就说过不少了,或许只是妈妈不想懂吧。
她已经能够狠心到把辰溪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而且还是辰溪不喜欢的学校。开学那天,还打电话来让辰溪在学校里开心一些,别想太多。可是辰溪心中的痛苦,妈妈又懂多少?每次妈妈问起过得好不好,辰溪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说不好吧,妈妈会觉得这是自己心态不好,说好吧,妈妈又真的相信了,只是这样说会欺骗了自己。小时候,辰溪觉得自己的妈妈很开明,什么事都不管她,只是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变了,妈妈妄想牵住辰溪,试图掌控她的人生。某种程度来说,妈妈是成功的,暂时成功让辰溪走了她自以为很好的路。只是辰溪心里并不甘心,辰溪在暗地里默默发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妈妈的控制,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明明很痛苦,妈妈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好,她很满意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现在的这条路,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只是一直听话的孩子,迟到的叛逆期似乎在这个时候到来了,种种反驳妈妈,恨她随意操控自己的人生,搞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糟糕。有时候心疼妈妈,不想让她伤心,看不得她受委屈的样子,可是有时候又很讨厌她,讨厌她擅作主张,逼着自己活成她理想的模样。起码是有良心的,舍不得让妈妈生气,但又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此别过。
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不想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更不想老了以后回过头来哀叹当初没有行使主动权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生活毕竟是自己的,即使最后真的做错了,伤了一些人的心,我仍然要选择梦想,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可能开始的反抗,他们会恼怒,会伤心,但最后如若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理想的生活,他们也会为自己欣慰吧。即使拼命到最后仍然一无所得,失败告终,起码我努力过,努力为自己的梦想飞翔过,虽然坠下来遍体鳞伤,也不会后悔,因为那是自己选择的路。
妈妈只是期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那么孩子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获得理想的人生,妈妈也会高兴吧。也许她只是不想让孩子去冒险,怕孩子受伤害,但是天高任我飞,不冒险不挑战何以谈人生。
辰溪走到小径的尽头,想明白了,还是按自己的计划继续一步一步往前走吧,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紧紧抓住梦想,敢于挑战未知的人生,才不算白活啊。
即使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至少还有自己可以理解自己,或者,一直以为,能理解我的,只有自己一个人。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第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