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Louis Sullivan
经常听到一句话:“形式追随功能” 。可为什么有些APP页面做的简洁,有些做的花哨?本质上还是功能的不同,或者说设计的目不同,导致形式不同。我们可以大众 - 个性、理性 - 感性,两个维度去分析,来决定我们的设计策略。
一个维度是:大众 - 个性
越是成熟的APP,越摒弃过于个性化的,情绪化,把表达的空间留给内容,不做各种倾向性暗示。也就势必简洁减少装饰,黑白不带情绪化配色,排版主次分明减少UI细节,信息传达为主,情感传达为辅。把表达让位给内容。
而越需要走不寻常路,差异化的时候,设计上就势必做各种带明确个性或品牌视觉的细节,融入到页面中。包括交互也可以做更个性。例如某种设计烂大街,同质化严重,如果是挑战者的产品定位,那就可以做一些开拓性的改变,个性化的设计。表达过程夹带独特的品牌理念、形象,包括特征或美感
一个维度是:理性 - 感性
根据页面的目的、功能,越是需要理性,需要安全感,需要专注的地方,例如需要精细操作的地方,在保证交互好的情况下势必是越简洁越好。理性注重信息的传达,可用性易用性。
而越是需要渲染氛围,传达情绪情感的地方,就需要根据时间做的花哨精美酷炫等。感性注重氛围的渲染,情感的传达。
这俩维度是同时存在,交叉的。
APP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每个页面根据目的、功能的不同,也应该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大的方向就是这样,细节的设计,就交给设计师了。例如同样简洁的设计,也可以做出差异,做出花来。同样的,不同情绪感觉的,也可以有N种表现方式。
例如
各种酷炫的装饰,给大R自己很牛逼的体验,这就是典型感性 - 理性维度里,偏感性方向的,理性的设计让位于感性的设计。至于酷炫到什么程度,感染力到什么程度,是装饰价值或者目的决定的了。
例如
付费操作类的页面,一般是不给用户山寨APP的感觉,付款是敏感行为,必须给到足够的安全感可信度。所以一般是理性 - 感性维度,是偏理性的设计,感性让位于理性,摒弃多余的装饰,体现安全性、专业化等等。
例如
运营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偏感性,且个性化的。根据实际的目的和主题,来确定需要传达的感觉,来确定风格。由于主题的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个性化明显。比如:这一个牛逼的比赛,双方都像战神一样;这是个拥有酷炫大佬同时,还很有逼格的地方;这是个牛逼酷炫有个性的大佬;牛逼大佬在我们这非常有牌面;这是我们最牛逼的大佬aka逆天的神,等等,情绪价值拉满。
基于此,我们可以来分析设计上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