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写在一个入冬冬日的上午。

最近在知乎看到有人讨论关于鲁迅先生是否被过誉的话题,我有了些感触,便写了下来。

在我看来,其实鲁迅先生并没有被过誉,凡是说鲁迅先生被过誉的人,我是不会赞同的,可能会有人觉得自己不了解鲁迅先生,所以怀疑鲁迅先生是否被过誉。我现在总算是明白了鲁迅先生当初为何会说“我向来是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人的。”我如今已经见识到了国民的劣根性。因为他们太忘本,也太容易遗忘历史了。曾经的鲁迅先生所处的黑暗年代,可能是已经离今天太远了,其实也没有多远。我想不过一百多年。然而,国民的劣根性依然未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依然是很多时候的常态,中国如今出现的漠然与当初黑暗年代时受压迫的国民出现的漠然相比更加令人心寒。然而,中国如今已经不再有鲁迅先生了。文坛确如韩寒所说,已经成为空坛了。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像鲁迅先生那样发出的声音。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青年人已经忘记鲁迅先生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说到底,真正能传承下来的只有科技,文化,知识,还有历史等等。所以,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我不希望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没有根基的。现在很少有像鲁迅先生一样为民族,为国民发声的人了。当然有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今天已经与过去不同了,不再是那个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中国了。在那个黑暗年代,中国还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寻找这个未来,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仁人志士随着历史的潮流汹涌而出。文坛上有着鲁迅先生,发出六万万人不敢发出的声音,这是文坛的幸事。正如那个时代的很多人,做着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可以奋不顾身,可以舍生忘死,可以默默奋战。一路走过来,历史是由这些人写就的。历史是不可以被遗忘的。一个民族,没有了历史,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根。

今天的中国人,劣根性依然存在,却没有人呐喊,没有人仿徨了。没有对国民的担忧了。国民的价值观和以前的时代也不同了。我不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导致了这样的情况。是的,中国现在的发展是正确的,毋庸置疑的。可是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昭然若揭的。我没有看到文坛发出声音,没有看到有人为国民发出声音。也没有看到,应该发声者应该发出的声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像鲁迅先生那样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人越来越少,像曾经的愚昧的国民那样成为看客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社会的浮躁吧。是啊,浮躁。

很多人说起过这个现象,我无话可说。鲁迅先生已作古,可是,不应该,不应该将鲁迅先生遗忘。他是那个时代的民族的脊梁,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我最怕,青年人将鲁迅先生遗忘。因为鲁迅先生在我看来应该更成为一位良师挚友。成为人生路上的导师。少年强则国强,如果连少年青年们都遗忘了历史,我无法想象,中国的未来将会成为什么模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还是冬天的风筝,鲁迅先生至少陪伴了我们很长时间,希望中国的青年记得鲁迅先生,记得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先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感恩全家人一起去爬西山,并在西山买了最喜欢吃的锅盔凉粉,味道真不错。 2.感恩吴老师给我机会去参加顺庆区学校安...
    慕泽锦丞阅读 1,079评论 0 0
  • 语文,曾经是我最引以为傲的科目,可能在中考中却可能翻车了。 都怪我,不知道是不是紧张,把答案写错了区域。其实也不是...
    CHEN薇枫阅读 1,579评论 0 0
  • 感恩早起锻炼时,每天经过的路段因维修禁行而改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不同的风景,开启一天的好心情!感恩老天赋予我...
    rainlove2011阅读 1,1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