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吃食(一)

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因为在农村,赶上了物资匮乏的尾巴。

改革开放已经十年,人们的餐桌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孩子的零食也与时俱进。

虽然家境可以称得上贫下中农的家庭还很多,但是一些同学家长已经开始经营一些小本生意,在那个年代,竟然有人凭借倒卖熟食,甚至“假烟”发家致富。

虽然有钱了,但是农村依然是农村,那时的镇子上也没有开发出甚么像样子的公寓楼,有钱没地方花的一些万元户,开始买卖村内的土地,翻盖房子,有的富户盖了五六所平房。

然后他们的儿女自然手上就有一些零钱,买一些零食吃。

而我手上只有两毛,所以画起来非常不舍得。

记得那时候的小学,校门口有一个老汉,头发花白,但是打理的很精致,身材枯瘦,但是却穿着白色衬衫,手上还带着一只上海牌手表,他在学校门口架起一只小锅,锅子不大,但是表面擦拭干净闪着光亮,里面烧着滚滚开水。

水中有些葱姜蒜小茴香等等调料,他把一些豆皮穿成串,放入锅中一烫,再放入一个白色塑料盒子里,用毛刷刷上提前调配好的酱汁。

于是那骨子香气勾魂摄魄,每每到放学,我都到他那驻足张望。

然而,一毛钱一串,五毛起售,我只有两毛,吃不到。

而家里做生意的同学,每天不仅能驻足,还可以吃个饱,有一次我分明看到她吃了两块钱的,我还想一个女生,怎么能吃二十串!

在后来,她又拿出来一种糖,叫吉百利怡口莲,对着大伙说:“润润的太妃糖里面有夹心巧克力,她每周是要吃上一袋子的,一袋子要五块钱呢!”

我叹为观止,童年的记忆中,第一次知道还有一种糖叫太妃,

听起来就好吃,好想讨一颗糖常常,只是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只能眼巴巴,咽口水,我记得那种咽口水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好在,几十年后,我的孩子能在幼年时期拥有他喜欢的玩具和喜欢吃的汉堡。

赞美这个包容的社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