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十二
原文
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唐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谷登赵昌翰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周必大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惟南汉状元不可作。《十国春秋》载:“刘龚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古称探花,不必第三名。《天中记》“唐进士杏园初会,使少俊二人探花游园,若他人先折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宽夫诗话》云:“故事:进士朝集,择年少者为探花使。”是探花者,年少进士之职,非必第三名也。进士帽上多插花。太宗曰:“寇准少年,正插花饮酒时。”温公性严重,不肯插花。或曰:“君恩也。”乃插一枝。大概以年少者为贵。某《及第》诗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帘半下钩。”或又曰:“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皆伤老之词。熙宁间,余中请禁探花,以为伤风化,遂停此例。后中以赃败,人咸鄙之。王弁洲曰:“禁探花之说,譬如新妇入门,不许妆饰,便教绩麻、造饭。理非不是也,而事太早矣。”余按李焘《长编》载:“陈若拙中进士第三名,以貌陋,人称瞎榜。”盖宋以第三名为榜眼,亦探花不必第三名之证。
译注
古时候称状元,不是必须在殿试中得第一名。唐朝的郑谷登第后,写的《宿平康里》诗说:正是五更天酒醒之时,耳边听见呼唤状元的声音。按语:郑谷登第赵昌翰榜,名次是排第八,而不是第一啊。周必大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两篇文章。(意思:周必大的文章里都称叶适第二名,状元。)当时新考中的进士,都可以称状元。唯独南汉状元不好作。《十国春秋》记载:“刘龚定下的规矩,作状元的人,必须先接受宫刑。”罗履先《南汉宫词》讲:“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意思:不要奇怪宫里的人夸赞和自己对食的同伴,尚衣监超过半数是状元郎。古时候称探花,也不是必须排第三名。《天中记》“唐朝的新科进士在杏园初次聚会,派出少年英俊的二人充当探花使者遍游各大名园,如果他人抢先折名花回来,则二为探花使者就要被责罚”。《蔡宽夫诗话》讲:“故事:进士在朝堂聚集,选择年少的为探花使者。”这里指的探花,是年少的进士的称呼,不是必须是第三名啊。进士的帽子上大多戴着花。宋太宗说:“寇准少年,正插花饮酒时。”意思:寇准年少英俊,正是帽戴鲜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温仲舒公性情严肃庄重,帽子上不肯戴花。有人说:“这是皇帝恩准的啊。”才插了一枝。大概是因为年轻英俊的进士稀少。某人写的《及第》诗说:老年人头簪鲜花自己不觉得害羞,鲜花应当羞愧戴在老年人的头上。喝醉酒扶着拐杖走路遭到多少人笑话,十里长堤挂满水珠的柳条似珠帘,如勾新月像在珠帘间渐渐落下。有的又说:平康坊的好时光过去后没人问津,留得皇帝赐给的簪花等酒醒以后再戴吧。都是中伤老人的词语。熙宁年间,余中请求禁止探花宴游戏,以为这种游戏有伤风俗,所以停止了这个惯例。后来余中因为贪赃败露,人们都鄙视他。王弁洲说:“禁止探花的言论,譬如新媳妇刚刚进门,不允许收拾打扮,只是教着织布、做饭。道理上没有不对的啊,而只是这事安排得太早了。”我按照李焘《长编》记载的:“陈若拙考中进士第三名,因为像貌丑陋,人们称瞎榜。”推断宋朝以第三名为榜眼,这也是探花不必是第三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