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子为代表的学派,认为人性本善;以荀子为代表的学派,认为人性本恶。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也就是说,善恶,都是相对的,都是在道德框架内给出的评判标准。那么,在 这个道德框架的标准的衡量下,人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觉得人都是自私的。
关于“歧视”,薛兆丰曾经说过一个定义“歧视就是区别对待”。而一个人生来就会区别对待,那么也就是会“歧视”。你会对所有的孩子一样好吗?不会,你会对你的孩子更好,这就是歧视,而歧视的根源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自私。你会对你的孩子更好,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的”,“你”,发现没有,你对这个孩子好的原因在于“你”。所以,你会歧视,是因为自私,而生下来就会歧视,也就是,生下来就是自私的。
来个极端的假设,假如在你孩子18岁那年,你突然发现了,他不是你的亲生孩子(假定事实)。你会怎么办呢?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是会生气、愤怒、不能接受,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呢?孩子还是这个孩子,在你得到这个消息的前一小时和后一小时,他除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外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你接受不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孩子”,变成了“别人的孩子”,你的愤怒来源于不是你的了,而你看得很重,相当于你很重要的东西丢了一样,所以关键之处在于“你的”,也就是说,还是来源于自私。也许有些人会冷静下来后接受事实,觉得既然感情一直都是一样,感觉还是那个感觉,其实除了DNA,其他什么都没有变,然后对这个孩子依然一样好,这是反驳了这个观点吗?不是的,其实还是自私的,因为这个孩子是“你的寄托”,还是绕不开“你”。
再来个假设,上文的“你”生病住院了,病危了,这个孩子愿意为“你”倾家荡产治理,费尽时间照顾,这是爱吗?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孝顺,是亲情,这人是孝子。但是,他真的不自私吗?那为什么他只是对“他的父亲”这样呢?可能隔壁房间住着一个更惨更需要帮助的人。
孟子主张性善,但是他却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什么穷就不能兼济天下呢?为什么穷就不能兼济周边两三人呢?是自私吗?也许吧。
电视里得道的高僧,似乎可以做到哪怕家里人被残害了也无动于衷,似乎看者都觉得无情,其实换种角度来说,也许这是真的克服了人性的劣根吧。
其实善与恶,都是这个道德框架之下给出的评判程度,人性其实并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本性,只能说本性是怎样的,而怎样的本性,其实并不应该用善恶来区分。
尽管承认人都是自私的似乎有一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其实这是大自然的选择,是物竞天择的必然,倘若一个人不爱自己,那么他很难存活下来,这样的物种更难存活下来,所以,爱自己是活下来的基础,那么自私就是我们的本性之一。只不过,我们可以让我们自私得更广一些,“你”、“你的家人”、"你的国家"、“你所在的世界”、“你所生活的宇宙”,嗯,我们就是自私的,因为对于世界而言,“你/你的”就是全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