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有时候真的让人细思极恐

  本也不想写这么一篇有些黑暗的文章,但是通宵了一夜思考了很多,整理了当下正在努力去做的几个内容平台的情况以及获得的反馈,突然间觉的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最近一段时间压力很大,也就渐渐的开始以此为理由放纵自己,刷抖音,看uc推送的时间越来越多,自然也是有一个看评论的习惯。

  平日里兴趣也算是极广了,推送的各种内容分类数不胜数,每每看评论,十有八九多是志趣相投,总有那么几条让人觉的想要拍着大腿大叫:写的太TM好了!

  于是乎总也觉的,自己的社会观,价值观,与当下的绝大部分人并无不同,只要有话题,必然是能聊到一块去的,就如同当下铺天盖地的短视频,直播一般,再不堪入目,总有这么一大群人与自己志趣相投。而作为同道中人,即使产出的内容再过于简陋,也不会被人拒绝,总也能找到自己的圈子。

  然而当我实际上开始在我正在运营的数个平台上开始投放广告的时候,却是另外一副场景,列举一下微信公众平台。

  大约耗费了我2个月时间,不断反复的申请终于拿下了广告主的权限,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准备,终于完成了心心念念半年的推广视频,开始投放。

  作为一个前程序员,毕竟也是曾做过架构师的人,对于广告投放的用户画像设置自然是极清楚的,对于基础的条件逻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在画像分类下,竟然有完全对口的用户选项,几乎可以说是量身定做。

  更甚至于,这几个对应分类下显示有该画像特征的受众可以接近8.5亿人,全国一共也就14亿多的人口,可以匹配到的用户竟然多达8.5亿人,何等庞大的市场。

  但当正式进行资金投入之后却发现,每日的点击量和总体比例,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上,不多也不少,虽然每天有小幅度的涨跌,但是其幅度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结合抖音,公众号,简书,头条等平台的运营数据,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固然广告投放会出无效的情况,但相对而言,任何一篇文章,视频的投放其点击数和受关注的数量都绝对不会有如此惊人相似,甚至一连几天都完全一摸一样。

  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一些意思了,所有人都知道,每个内容分享平台都有自己的大数据系统,为每一个平台用户构建了属于他们的兴趣画像,然后以此来作为卖点出售广告资源,来为一些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广告推广服务。

  那若是反向运用又会是如何的光景?

  首先,如何来定义“反”字?

  在一般的逻辑情况下,平台通过采集用户行为对用户日常爱好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的标签,对应推送相应标签的内容,而这部分的推荐,通常是通过内容内的关键字进行分析而构建出来的。

  那么顺理成章的就变成,平台用户对某个关键字的关注量多了,便推荐对应关键字的内容给用户,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来取悦用户,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便是用的这样的策略来运营的。

  那么反过来的应用便是,利用平台的庞大内容库,通过不断的向用户灌输某个内容,进而让用户对其中的某些关键字产生兴趣。

  这样的事情严格来说已经在各大平台上发生了,就如同前段时间及多出现的一个词叫做:三观跟着五官走,其本意其实是很多网友希望籍此来提醒其他人,在拥有正确的三观标准情况下,再对某些明星,网红等大众焦点人物的行为去做评论,而不是一味的通过一个人的样貌给人怎样的感觉便盲目的确定其行为的正确性。

  于是乎,某一段时期不难看到,许多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正气凌然在各种视频留言,然后引起大片附和,本并不关注三观与五官之间关系的人,逐渐将这两者进行了必然的关联。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还不止于这一点,在大数据下,拥有相同关键字热度的人群被高度集中,再海量的内容中,总有那么1,2个内容偶尔被人评论或者关注,当被大数据分析引擎抓去到并列入关键字排名之后,自动进行推送,逐渐的就变成了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而有相同理念的人不断留言也逐渐影响了原本并不是很赞同的那部分的人的价值观,将两者逐渐同化。

  就如同三人成虎一般,本并不关注三观和五官之间有什么关联的人,在铺天盖地的评论和长期的同类型内容推送中,逐渐的被教育和同化。

  毕竟从获取到的内容里来看,同样观念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那么这个观念就是正确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对事物判断的最基础标准。

  换言之,在大数据下,当芸芸众生面对的不再是人,而是冰冷的机器时,你所以为的大众心声,可能并不是真的大众心声,而是在大数据的控制下,逐渐为你灌输的价值观点。

  很多人可能会解释,这是大数据的算法问题造成的结果,平台为了更多的吸引用户,故意做了这样的规则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已,那么这个观点如果是错的呢?如果不是无心而是有意呢?

  或许有的时候应该多保持一些纯粹的心态看事物,但终究还是不要失了自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