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非常忙碌。现在的我,忙碌得有节奏,相对更高效从容。
自从想持续写作,我的时间颗粒度,精确到了每分每秒,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浪费。
慢慢地,我也掌握了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我每天在家务中听书,在做饭中构思写作主题,在辅导大宝作业时阅读,在给二宝喂奶时看文章,在娃还没睡醒前早早起床日更......
今天早晨也是如此,我在一边揉面,打算做芝士面包早餐,一边在思考今天可以写点什么,也许是忙碌的家务提醒了自己,我可以写写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
01.摒弃无意义的社交和闲聊
我最近还在思考,为什么我至今一事无成,和我以前浪费时间的社交有关系。
比如在微博时代,我也超级迷恋每天 140个字的社交方式,每天大小屁事都在微博上,胡写一番,每天在关注和认识新朋友,扒拉他们的微博,恨不得一天认识100个以上的灵魂。
又比如在微信时代,我一度也是天天刷朋友圈,到后来的三天可见,两三天也会刷下朋友圈,看到朋友圈的微商、还有各种信息冗杂,有些信息还是负能量,超级消耗精力。而且一旦自己发了条朋友圈,恨不得一堆人来点赞,然后时不时会打开看下,有多少人来赞了。
后面辞职回归家庭后,我又在一些朋友的群里,每天一有空,就和一些刚好也有空的朋友闲聊,急他们所急,乐他们所乐,生怕被人遗忘了。一旦刷起朋友圈,或在朋友圈闲聊,不知不觉就花了很长时间。
也有朋友告诉我,她们没事时,喜欢刷抖音,一会刷到好玩的就会笑,一会刷到不开心或感人的又哭,然后一直刷着一直哭哭笑笑的,不知不觉一天都过去了,过后似乎也没记得什么东西了,只记得自己哭哭笑笑的,像个大神经。
02.可以同时并行尝试做两件事
我现在每天都会在同一时段,尽量高效利用时间,特别推荐调用听觉系统,在做家务时,听听书或者一些音频,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做家务不需要太费脑子,是一些手部的规律熟悉动作,这时调用听觉感官系统,也是非常容易的。
我平常也喜欢散步,推着娃在小区里转转,然后就会选择好好欣赏音乐或听诗词、看风景、还有遛娃都并行了,一举多得。
上班的时候,在开车时,也可以听听喜马拉雅或一些广播电台,这都是非常好的习惯。同时做两件事的做法,一举多得,将单位时间价值发挥到极致。
03.每一天有目标意识,按清晰规划行事,定期复盘总结
漫无目标的人生,是非常容易虚度的。怎么过这一天,往往意味着怎么过这一生。
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活得像个没目标的机器,成天都很忙,但成天又不知道在忙什么。
比如当时有空阅读,我也会读很多书,但我读书几乎没有目的或目标意识,因此读的时候也没做任何笔记,更没考虑去输出,将读过的书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或认知,也就导致我读了些啥,书里讲了些啥,我都忘得一干二净。
然后每一天都没有具体的计划,做到哪算哪,工作和生活都很随机,总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过后不仅没有秩序感,反而过得混沌而不自知,一晃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然后十年,也感觉弹指一挥间,我一看过去的自己在干吗,都忙啥去了,明明时间去了一大把,我却像没过似的。
可见没有目标导向的人生,是有毒的人生,没有按清晰规划去走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要高估十年的价值,也不要低估一年的价值,大概就是这个理吧。
现在,我才学会好好活在当下,每一天都按照清晰的路径走,按照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进,每一天都有重要的事在忙,发现自己一天天活得更值得了。
04.永远优先做最重要并最紧急的事
其实我们每一天的事情,都可以分为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个维度。读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朋友就知道,永远排在最前面的事情是:重要而紧急的,要优先处理。
我现在每一天也是遵循书里讲的原则,把每一天要做的事分类,发现一直这样处理事情后,时间也逐渐够用了,甚至还有些节余,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做事情的效率自然高了。
05.一定要养成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
现代人都喜欢熬夜,我更相信早起的奇迹。
其实早睡早起,更适合人体的生物作息规律,像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的不仅身体好、精神好,而且更容易办成事。
老熬夜,影响的是新陈代谢,长期也身体健康不利,作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要求自己将时间每一天合理利用,尊重我的身心作息规律,与好的学习习惯同频,淡定从容,相信时间的伟大复利。
其实,我每一天能坚持来写作,也是得益于以上几点,但愿对你有所帮助,让我们在写作的世界里,实现时间相对自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