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职业1

我2015年研究生毕业,至今7年,论工作成绩,只能说毫无建树,至今仍就是底层打工,混个温饱;但期间的种种经历,倒是能讲些趣事出来。

毕业之前,正巧遇到某地招公务员。不用考试,走人才引进,毕竟是到偏远地区。三方协议是2014年11月签的,部门是某市发改委。临到2015年5月,同学们都相继确定工作,我签的单位却迟迟无音信。好不容易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似乎已经忘了有我这么个人,让我再发份简历,让他们看看有没有更适合的岗位。我略加思索,大概知道这件事黄了,多半是有萝卜先占了坑。于是提出解约,对方倒也爽快,承诺解约函寄到学校,邮资他们付。结果待我领取时,竟是到付。比起放我鸽子,寄给我解约函竟还到付真是更具侮辱性。给我的感觉颇像是自取其辱。于是,建设祖国边疆的念想就此化为一泡屎。

毕业前未定工作,对学校来讲,影响绩效是小,影响面子事大。于是辅导员给我推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一个创业公司。与现在“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不同,那几年的风气还是“双创”,哪个同学要是说自己准备考公考编,出门都抬不起头。于是我带着分股权的梦想,加入了这家公司。干什么的呢?移民中介。就是帮一些挣了黑心钱的人弄出国。然而做得并不顺利,一是因为层次不够,接触不到有钱人,更不知别人的钱来得是否合理合法,总不能看到开豪车的就去问“你心虚不?要移民不?”吧;二是因为领导水平太有限,有限到什么程度呢?我作为一名销售,她既要我每天坐班,又要我开拓客户,最终还将业务无法开展,归因于我没有喝够心灵鸡汤。于是她在一个晚上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大概说的是:一个劳斯莱斯的销售,一年要打几千个电话,其中有多少会接,有多少会来,最终会成交几单,算下来,每一个电话就值好几十块。听完她的布道,我深受触动,最终决定还是找个脑子正常的人开的公司吧。

自评自嘲: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社会的趋势就从“双创”变成了“编制”。若是那年我硬着头皮去捡一个便宜,现在岂不是意气风发?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年去的地方艰苦,搞不好干几年直接就地天葬了。

我从创业公司离职后,与朋友谈论其出路,朋友听后断言,这家公司开不过次年五一。结果他没说对,因为这家公司在次年清明节就倒了。倒不是说所有的初创公司都会垮,但是脑子有毛病的人去跟风创业,一定是死路一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