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知识学习的现状,大多数人都只是做着“信息”搬运工这样一个角色,那我们又应该如何走出伪勤奋的怪圈,成为像李叫兽一样的学习高手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设,你作为一款新型科技产品的营销人员,你会如何制定你的营销策略?
绝大多数人,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一定是:
a. 如何追、追什么热点才能引爆产品的传播?
b. 什么样的文案才能get到用户的购买点?
c. 我应该把广告投放在哪才能触达更多用户?
我们发现,上面这三个点不能说它是错的,但对于我们真正营销这款产品,并无任何决定性作用。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点状的、脉冲式的、不完全的,仅仅在针对某一个点进行思考,我们看到了表象,却忽略了最根本、最基础的传播和营销本质。
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们学习了很多技巧型的“知识”,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思维方式或解决路径里累积、累积再累积。
这些技巧对于短期内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大多数人习惯于呆在舒适圈内,对于有挑战性的事物极其抗拒,根本原因是面对不一样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产生强烈的无力感。
如果我们只是在技能和信息层面上进行积累,在小圈子里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是可以的,一旦背景环境或事件场景发生变化,你所积累的这些经验将无法使用。
所以学习的本质,是学习那些能够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模型,我们称之为“绝对真理”。
所以,回到我们最根本的问题上来,如何去学习那些“绝对真理”的知识呢?
唯一有效且正确的就是三段式学习法。
1. 举出符合或能够证明这个道理或知识的例子
2. 这个知识还可以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3. 在日常中针对不同问题和场景进行刻意练习
下面,我将用三段式学习法来解剖一个实例。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维工具: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由外向内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事物表面即现象层面,称为what ;
第二层是执行层面,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称为how;
第三层是内因层面,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和原因,是现象背后的终极目的和理念,是why;
大众模式通常是由外向内,可能仅仅到how的层面就停止了;而非凡模式却是从内向外,从本质出发,一层层剥离,最终找到解决现象层面问题的办法。
这个理论很简单,可以将其概括为两句话:
a.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问为什么
b. 要透过事物的外在从内探寻本质
一. 举出符合或能够证明这个道理或知识的例子?
例1. 比如做营销
很多公司做产品营销,往往从现象层面上说:我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有什么样的功能,但我发现有一些品牌和产品,除了品质之外,他卖的更多是情怀和价值观。
比如New Balance曾携手李宗盛打造过一支名为“致匠心”的广告宣传片,通过李宗盛的视角,讲述了手艺人在做鞋时的心理状态,那就是追求专注和完美,这就是品牌要向用户传达的价值观。
它没有停留在鞋的表象层面上,从舒适、缓震、易搭配、材质等等问题上去进行宣传,因为市面上跟它一样、甚至比它做的更好的鞋子比比皆是,如何凸显竞争优势呢?
就是价值观。用户会和品牌产生连接和共鸣,他们会觉得这个产品是懂我的,符合我的价值观的,那在同层级品质和价格的情况下,用户一定会优先选择这个品牌。
所以NB就是透过用户对鞋子现象层面的需求,探寻到真正深层次的情感上的需求,通过故事传递并成功获得了这种高额情感溢价。
所以,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营销你的价值观。
例2. 比如做产品
几乎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在说痛点,产品一定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但什么是用户真正的“痛点”呢?
假设我要买一台电视,我的需求就是买电视本身吗?
往深一层想,买电视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看电视节目,看电视节目的原因是我需要一件事情或一个东西来供我消遣,只要是能供我消遣的,无论是用电视、还是电脑,或是手机都不再重要了。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小红书,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APP,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自由晒货和分享的社区型电商平台。
电商有很多,小红书又是靠什么凸显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呢?
我认为这个产品真正挖掘并紧紧抓住了用户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一方面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没有用过或没有见过,不知道到底好不好,心存疑虑。可是市面上总有极少数不良商家,就会出现假货、刷单的情况,无法让人信任,所以用户是需要有一些靠谱的人能够分享一些物品相关的使用新得;
另一方面,人性总是有喜欢炫耀的一面,小红书恰恰是为广大的女性朋友提供了这样一个晒自己、分享生活的途径。
通过Ugc的产出聚集了大量的女性用户,分享她们使用的好产品。平台有了好的内容,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垂直用户,这些用户又会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从而形成生态闭环。
而用户会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真实的平台,卖的产品也一定是可信赖的。
二.还可以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比如我们在做竞品分析时,可以用这个工具:
1. Why
我们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它是不是必要的?
在什么场景或背景下我们做分析?
做竞品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2. How
找到竞品及所有我们的资源;
从用户、产品、内容等各个方面分析竞品;
与自己的产品进行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
3. What
得到结论,并对产品优化迭代
......
这个工具,可以跨领域被用来解决很多问题,它就是“绝对真理”,是我们必须要刻意练习并掌握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像上述例子一样的方法训练自己,做刻意练习,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使用的本能。
最后,以《道德经》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尾,“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下周开始,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学习8个常用的“绝对真理”,愿我们都能成为上士。
欢迎关注可能是全简书颜值最高的美少女,陪你一起成长,陪你见证梦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