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精进沙龙践行中,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在早上打卡,一直拖到晚上十点多才完成(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要拖延呢!群里其他伙伴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第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就是写简书(自己说好不间断的哟)。
痛定思痛。今天对这种情况进行反思,并马上做出调整。
首先,精力预估不足、太贪。在沙龙中践行精进已经过了十天,三分钟热度的效应,使得一开始太贪多,总想一口吃成胖子。随着热度减退,拖延症又乘虚而入,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才去解决。其次是对自己完成任务没有很好的管理机制,比如说虽然有群体监督,但没有发红包,做反思检讨等措施。第三,自我管理方法还不够科学,认知还不够深刻。
所以,还必须回到原点,从无条件百日精进打卡开始,从高效、认真、彻底吃掉每天三只青蛙这件事开始。但要调整三个内容,加入一个机制,固定一个时间。
三个内容:
1.固定动作。为完成100天达成目标,每天固定要做的动作,比如早睡早起,简单的锻炼,写简书等,不再作为每日调整的内容,这样既节省时间,节省思考的精力,更可以通过长期不变的动作,固化成习惯。
2.增加小确幸(细小而确定的幸福)。每天做一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钟,也能让自己心情愉快,对全天充满期待,让精进的生活充满色彩。
3.增加反思。反思这个东东太好了,这两天通过和他死磕,越发对他肃然起敬!关于“反思”,我会另行简书继续夸他,在这里增加反思,主要是简单总结收获和不足,如何改进“假设”,提高认知深度。
一个机制:没完成任务,一只青蛙在群里发100元红包,并向群友们书面检讨,说明没有完成或“目标损耗”的原因(当然,我要100%诚实),然后对目标做出调整,对不是真要完成的假目标,干脆划掉,必须完成的目标规定截止期限。
解释一下“目标损耗”,就是我们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比如小雨学英语,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背了50个,那她会安慰自己,“嗯,这也还不错了”(小雨又该抗议了,怎么反面人物都是我!)。在这种情况下,说没做也做了,说做了好像又没做完,符号里好像还找不出半√。这样,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没过来,无暇顾及,再见到这件“重要的事”已经是好久之后。真正的重要的事被一拖再拖而带来的内疚感,比本身不做这个事情的损失好像还要大(我今天就是这样的内疚心情,想象一下小雨偷偷作弊的好笑画面,心情一下好了)。
固定一个时间:早上第一时间完成。
早上刚起床,大脑还没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轻重缓急。一夜沉淀,情绪也是最稳定的时候,这时候能够定出更加靠谱的计划。
说干就干,马上调整今天的打卡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