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是我们的生活必须品,正形,修身,美容,无处不在。但上升到哲学高度,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既能帮你发现真相,真理,同时又提供了虚幻和假象。就好比你通过镜子看见自己的本相,这确实是你真实的样子,所谓真相;但同时也是一个假象,因为它毕竟不是实体本身。再比如,您看到一张世界地图,就好像看到了世界的全貌,但它只是世界的一个象而已,您并没有身临其境感受到。正所谓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的学习,认知,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像镜子一样,历历在目,又刻骨铭心。
好比初入职场的我们,可能不谙世道,做错事,说错话。导致很多人疏远我们,甚至招致非议和不公待遇。幸好好心人帮我们指出了问题,矫正了自己的过错。在我看来,他们就是自己职场的镜子,告知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照见了自己职场的本相,使我们能够得以领悟和改正。但职场的镜子照出的何尝只是自己的本相,我们时常也能感受到幻象和假象,身边不乏那些恭维、奉承之人,可能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给我们制造了虚幻的假象,有时让我们迷幻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是唐太宗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生活处处是镜子, 但并非是寄希望像职场中的好心人那样,处处都有善意的提醒。我们并非只靠别人的指点,才过好这一生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对镜子的理解就狭隘了。因为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善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看出自己的不足,并认真思考,吸收好的摒弃坏的;我们要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得行为处事的准则,并吸收成为自己的处事经验;我们更要善于从一个事件的成败中,总结失败的教训,嗅探成功的因素,并为我所用,不断迭代,持续改进。
我们不因被外界虚幻的表象所迷惑,也不因被巧言令色所左右,更不因被好大喜功所掩盖。我们要学会向内求,照见自己的本相。
庄子说“圣人用心若镜,应而不藏”。
圣人的心就像镜子一样,你来了,我就显现,就映照出一个东西;你走了,我不留你,一切都“如是观照”——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艰难困苦加喜怒哀乐的情况下,你只有拥有这种状态,才能保持一颗不变的心——“心”如止水,这里的“止水”就是镜子,不动的水跟镜子是一样的。
苏东坡在瓜洲任职的时候,才高气傲,自以为参禅有得,有一日,他撰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中的八风是指人生中的毁誉讥讽等八种情景。他得意地派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接过诗作看了以后,表情冷漠,没有说话,信手在诗作后面写了两个字让书童带回去。
书童回来以后马上把诗作交给苏东坡。不料,苏东坡看后十分气愤,他满以为禅师会有很高的评价,没想到禅师在诗作下面批的是“放屁”二字。苏东坡乃当世大才巨子,哪里受到过这样的轻慢和羞辱?况且两人是相知甚深的知交同道。苏东坡带着一腔怒火,立刻乘船过江。
那禅师正微笑着站在金山寺门口相迎。没有了两人往日见面的寒暄与客套,苏东坡上前就质问禅师:“为什么羞辱我?”禅师依然微笑着,看着怒火中烧的苏东坡,苏东坡越发怒不可遏。良久以后,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过江了呢?”听佛印禅师的话,苏东坡顿时如醍醐灌顶,羞愧的无地自容。
是啊,自己不是感觉已经能够心如止水了吗?怎么禅师一个小小的测试就经受不住了呢?作为一代禅学大师的苏东坡,尚不能抵御一句讽刺之语,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在阿谀奉承面前,在私利面前,在抵毁面前,在荣誉面前,在苦乐面前,在富贵和贫穷面前,我们还能够做到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吗?我们还能心如止水,像镜子般照见自己吗?
“你来了,我就显现,你走了,我不留你”,我们应有这样的得失之心,生来不执念拥有,又何来害怕失去。心若不动,就无所谓受到那些假象的困扰。
社会之镜,照出人生百态。道德之镜,照出人性丑陋与善良。愿我们都有得失之镜,照见自己,照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