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偶然间去了趟据说骗子超多的广州,去之前,我在想,去一个一线城市,我会不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新鲜,摸什么都是宝贝,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呢。
其实,没有,我是见过猪跑的。
还在想,那么多骗子,会不会把我抓去卖器官什么的,后来一想,我都住了两次医院了,器官好像已经卖不上价了哈。
哦,放心了。
— 1 —
民以食为天,初入大观园,总得知道该吃点啥。
网上查了一下当地特色小吃叫云吞面(有点像东北的馄饨面,然而像不等于是),满大街的牌子也都写着云吞面。
在住的酒店旁边一个小胡同里,要到尽头的地方选了一家,坐了,店很小,没什么装修,没什么先进设备,因为早上,也没什么客人,只有老板夫妻两人。
挺吸引人的是墙上挂着的黑白电视机,很小的那种,竟然还能放出画面来。估计在东北,只有在博物馆能看见了。
看了一眼点菜单,还以为来错了地方,怎么都那么便宜。
一碗足够我吃饱的量,小份6元,大份8元。
其实并没意识到要分大小碗,只是点了两份面,老板就很实诚的做了一大一小两份。
很简单,清亮的汤里窝着一撮面,几颗馄饨,两片翠生生的菜叶,来回飘着的几点韭菜。我承认,这两片翠绿的菜叶收买了我,成了这碗面的点睛之笔了。
看着清清淡淡的,似乎没什么味道,吃起来却是唇齿留香,特别是放了店里特有的辣酱和醋以后,红绿交错,煞是可爱,煞是美味。
顺便问了老板广州好玩的地方,老板热情的讲着。其实很多我都听不太懂,因为他们普通话没那么好。
很多时候,这个被大家熟知的,骗子多的地方,当地人是很热情的,尽管普通话不好,依旧给你指路,给你解决遇到的困境。比如某个出租车司机,比如某个热心的阿姨,比如某个服务周到的前台。
吃面时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如果在我家乡那边,顾客没确定大小份,店老板一定会做两个大份的,因为赚的多,倘若顾客有疑问,立刻会给你脸色瞧。
很多时候在外面吃的不是饭,是胆量,吃饭从来都是如履薄冰的,生怕得罪了老板给自己的饭菜里多加点料。
这难道也是地域差异吗?
我不仅吃光了所有的面和馄饨,又把汤喝完了,就剩下碗还没有吃。
我觉得,那会儿的我是没见过世面的,至少是没见过面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依旧迷恋着叫"云吞面"的吃食,在装修精致的雅间中点的是"云吞面",在人声鼎沸的小吃街点的是"云吞面",在吃过了螺蛳粉满嘴不知道什么味的时候还是点的"云吞面。"
如果一天可以吃四顿饭,我有三顿吃的是面,还都是"云吞面" ,可是哪一次,都没有那个破旧小店里的好吃。
并不是我先入为主,而是很多大餐厅的"云吞面"因为生的精贵,做法太花哨了些,没有了面该有的面味,也没有汤该有的汤味。
或许是吃过了太多麻辣,微辣,酸辣,酱香,咸香,五香的味道,才会对这份看似清淡,实则幽香绵长的味道情有独钟。
我想,如果有人能够把最简单的食材,用最少的调料做成美味,那才是真的手艺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于食物而言,就是要这种家常的味道才好。
— 2 —
返回家乡以后,总是惦记着这个面的味道。
在订餐平台上搜索了很多次,蹦哒出来的是寥寥几家的云吞面。
价格在20元左右的样子,我没点过外卖,怕时间久了影响味道,也怕坏了最初的好印象。
按照网上的地址选了一家,广告打得挺高大上的样子,舌尖上的中国云云。在本来明亮的小吃街上跟着广告牌一路黑漆漆的走进一家干净明亮的店铺。
云吞面18元几个大字清清楚楚,生怕别人低估了它的价值,也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来自《✘✘上的中国》
坐下点了份期待已久的面,跟店老板强行尬聊了几句,开始吃面。看了几眼电视里面的雷剧后,觉着还是打包回家再扔吧。
所谓云吞面,难道就是没煮熟的方便面和几个虾仁馅水饺?
这绝对是《舌尖上的中国》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没有之一。
有时候,经过了反复加工,精雕细琢以后的食物,美是美了,却没了最初的味道。
其实本来我是不爱吃面的,这次以后就更不爱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