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参加永澄老师的《真自由训练营》第一次课的感悟,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相关介绍。
一、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考不出高分,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女朋友要分手,工作中挨批,职场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教育操碎了你的心…………等等问题他们都是从那里来的呢,说实话以前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以前认为问题来自生活,他本来就应该发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折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先上图,看看认识世界三区理论
课程中这部分内容刷新了我对问题的认识,一般我们接到任务时,会产生三种判断,这是简单的事,有挑战/压力的事,是极度困难/让人崩溃的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就是源自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当你的能力能够搞定任务,就感觉任务挺简单的,能力略有欠缺,感觉任务也能干,但是把握不大,有压力;能力相差太多时,看到任务就头皮发麻,连死的心都有,那就是看到极度困难任务,让人产生崩溃的感觉,就比如让我一个白丁去组织央视春节晚会,基本上无法行动。
如图所示,永澄老师做的三区理论和成长的关系示意图很清晰的表达出能力与成长之间的关系。舒适区就是能力强,能搞定任务,每天做的很开心,但对个人能力来说,天天汤剩饭,做些没挑战的工作,舒服是舒服,也没痛苦,但是个人成长是停滞状态,这对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舒服也不见得是好事。学习区是任务需要的能力略高于你本人的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与努力才能有所掌握,hold住场面,这种状态让人有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从最初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相互比较产生的。此时个人能力是不断提升的,称之为成长区。至于恐慌区,那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超级难的任务--组织春节晚会,远远超出个人能力,产生恐慌、退缩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不畏困难,寻找各方帮助,最终搞定春晚,那我就升级了,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会有新的高度。除非有重大刺激和机遇,一般不建议在能力不足时挑战超高难度任务,那个比找虐还找虐,人生必经也没有那么多大事让你来玩。
综上所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能力不足,伴随着不同等级的能力需求产生各种情绪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变化出多彩的人生:)
二、问题跟自律有啥关系
前面扯了一大堆,主要是说问题是怎样产生,问题产生后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要么解决,要么未解决,但一般问题产生能够被解决,说明你的能力能hold住,也产生不了什么问题。重点是那些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怎么办。
这幅图太重要了,他直接更新了我对问题和自律关系的认知。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自律本身的第一步是推迟满足感,那么推迟的是谁的满足感?
想起在分身术训练营中学到的
积极主动,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自己拥有选择权
当时只是知道我要积极主动,也知道刺激与回应之间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主动意识,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有着性子直接做出反应,那基本上是意识的自动反应,选择权无从谈起。
通过这幅图,让我理解了:
- 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出选择,是因为我们推迟了满足感,
- 为什么我们要推迟满足感,是因为我们知道满足感优先满足的是小我的需求,小我是由负面情绪组合而成的,正面能量太少,与人生信念相违背,人在江湖行走,还是带些正面能量比较好,能够持续得到好运,美好的事物都吸引过来。
- 当我们推迟小我的满足感后,理性自我才开始有机会出场,进行理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现实环境,以及自身资源,做出主动选择,此时选择才是主动的,有意识进行的,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的出场顺序,是我们进行自律的目的。
问题与成长的关系
还是上面的图,里面还写着【关键阶段】,这个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我们直到“问题是成长的基石,期待问题的来临。”但问题到底是怎样成为成长的基石,是不是是个问题就能成为基石,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呢?
每个人都能成长,但是有意愿成长的人,主动进行成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如何看待问题成为关键,看到问题首先是躲避,其次想法设法推脱,最后实在不行捏着鼻子完成,完成也就完成了。这样被动解决问题,基本上没啥收益,除了在印象中知道自己还能解决某类问题,其他不会有什么收益,因为根本没察觉问题是什么,他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被征服的,整个过程总结后有什么规律。这些都没有做,解决问题也是白费功夫,不会带来能力提升。但是通过自律能力,主动面对问题,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提供解决方案,主动自我总结,结果就有极大地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这样慢慢拉开距离的。
突然某一天你惊呼身边印象很挫的朋友成长为巨人,没啥好说的,这差距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自己也有机会成长为巨人,但是在问题面前选择了逃避。所以【让你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真的发人深省,不同的态度,相同的行动都能带来这么大的差距,何况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动呢。
自律,是人生这场驾驶赛车游戏最为关键的一项技能,当开始践行推迟满足感时,你的自我意识也就真正的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