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几天气温下降,统一供暖还得再等一周。屋里不开空调的话,就得穿上棉服。
昨天约了闺蜜中午吃饭,我们差不多一个月没见了。
闺蜜做药品销售工作,经常往周边各县跑,最近更是忙碌。
闲聊时,她说:"总部刚给我派任务,非让我卖冻疮膏。"
"冻疮膏?"我愣了下,"这名字听着可真遥远。"
小时候东北冷得刺骨,取暖也没现在这么好。小孩子们整天外面疯跑,难免有的长冻疮。
"现在谁还生那玩意儿?"我嘀咕。
闺蜜点头:"可不咋的!咱们这卖给谁去?也就南方稍微有点销量。"
"啊?"这我真没料到。
"怪事吧?"她也笑,"咱小时候哪想到现在这样。"
不知道真假,听着倒挺新鲜。
②最近想添一个小的鞋柜,在网上搜了搜,发现推荐款大多乏味无趣,且千篇一律,实在提不起兴趣。
索性去市内几个家具城逛了逛。
许久没有逛过这样的地方了,这次才猛然发现,好几处家具城都消失不见,或是改作他用,或是空荡闲置。
即便是勉强营业的,也都门可罗雀、半死不活。
转了一圈,还是一无所获。
无奈,又上网搜寻。
结果,在*宝直播里,意外发现了好几家宝藏店,设计很有巧思,店家很用心。
尤其是一些家居小物之类,简直不要太可爱。
好在我现在口袋干瘪,不然又管不住自己,大买特买了。
看来凡事都有两面性,贫穷无情地浇灭了我购物的冲动,还我理性消费。
想想也不错,既大饱了眼福,又守住了钱袋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③早早醒来,一边起床洗漱,一边打开简书,点了几个赞。
读到简友千禾随笔关于网络诈骗的文章,忽然想起我一个好友讲过的几年前的旧事。
我的这位好友在某保险公司卖了二十多年保险,客户积攒了不少。
有次,一位老年客户过来报出险理赔。好友按照流程处理完毕后,就让客户回家安心等消息。
这位客户到家后不久,就接到电话,自称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的工作人员,并准确报出了客户的姓名和理赔事项,称“扫二维码进行办理,理赔款马上到账”。
老人没有多想,扫了二维码,配合刷脸等,完成了操作。
谁知这竟然是个zhà骗电话,客户二十多万的定期存款瞬间被转走了。
好友说自己也挺惊讶。
这信息泄露得也太快了!而且,定期存款居然也能不用本人去银行而被转走。
这电信zhà骗当真是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