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9期“惯”专题活动。】
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一个两岁多一点的小男孩,早上早早醒来,看到妈妈还在睡觉,轻手轻脚地起身,轻轻地叠好被子,悄咪咪地下床。尽量做到不惊动仍在睡觉的妈妈。然后自己穿好衣服,进到卫生间,自己上马桶。上完厕所自己擦屁股,上完马桶还不忘记冲水。然后自己去爬着一个专用的梯子,拿杯子,挤牙膏,刷牙,洗脸,之后再把牙膏牙刷放回原处。再抽一张干净的纸把洗脸池边的水渍擦干净。从梯子上下来后再把它归拢好。然后再到厨房,先从冰箱拿出蒸包,自己放到电子蒸笼上,盖好盖子,摁下开关。等蒸包的过程还自己去拿奶瓶,拿奶粉罐子,放开水,冲奶粉。等蒸包蒸熟,拿着包子边吃边玩益智积木。玩完的玩具自动归放回原位……
如此有序自律的一个宝宝,自然引来网上无数的称赞和羡慕。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是个生活整洁,做事有条理,学习自律的优秀孩子。他能有这样的好习惯,自然是大人培养得好。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如今还在一团乱糟糟里而不自知,心里不免又着急起来。这当然是跟我们的教育有关。都怪自己小时候没有让他养成好习惯,所以今天才在生活学习上陷入一片混乱。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不是说我们没有意识到从小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做为双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其实我们也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各种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将来就会省心省事。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我们嘴上念叨着要培养好习惯,可实际上,就在培养的过程出了不少的岔子。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孩子小的时候,以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都一手包办。长大了一点,教的东西一下子学不会,或者总会出状况。出状况的时候,大人总感觉身心俱疲,觉得还不如自己做。所以干脆就自己接过来做或者是帮着他擦各种屁股。这个时候,如果有老人在旁边,他们就会一直念叨,说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了,现在不用着急。谁知道,长着长着,一转眼就长大了,因为小时候不好的习惯,如今怎么说也改不过来了。
我们就是跟大多数的家庭一样一样的。如今,小宝已长至十岁,起床从来不会叠被子,床铺上永远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连刷牙洗脸还要大人催来催去;吃完饭就把碗筷往桌上一撂,擦擦油嘴就抬屁股走人。自己的屋子里乱得没地方下脚;写作业时,好好的书桌不去坐,而是趴在床上写:……除了写作业不用我们去催,其它的没有任何能使我满意的地方。
不是没有立过规定,不是没有奖罚制度;不是没有骂过,也不是没有打过。但这些措施几乎都是在他长到八岁以后才采取的。而这个时候,这些习惯似乎已经长在他的身上,已经是根深蒂固,完全改不过来了的。所以当我看到人家两岁孩子可以做到这么自律的时候,我心里除了羡慕还有懊恼,懊恼自己为何采取措施太晚了呢?还有什么法子可以纠正得过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