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即代码 读后感

感谢图灵社区的电子书阅读奖励计划

上一篇读后感写的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这次又来了《基础设施即代码》,可以看到都有「基础设施」这个词,那这两本书有什么区别或者关联吗?

确实有,这本《基础设施即代码》还有个子标题《云服务器管理》,而上次的完整书名是《24小时365天不间断服务:服务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更确切的是「物理服务器核心技术」吧。
对,意思就是这本书介绍的是云服务器的维护,上次的是介绍物理服务器,就是需要自己搭机房的那种。

很明显,云服务器是更加主流,也可以说是更加「先进」的服务器维护方案,所以说这本书是上一本的进化版也可以,对之前的运维方式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甚至本书的思想,「基础设施即代码」已经比较超前,但可以发现这是服务器运维的发展趋势。

一、为什么基础设施是代码?

技术的发展总是有原因的,它要解决人们的痛点,才能被接纳,从而推广开来。如果没有实际体会当时的「痛」,对本书可能很难有感同身受,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了。
但如果读过《24小时365天不间断服务:服务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可能会被其中各种概念、软件、配置方式给搞混乱。当然它也在寻找解决方案,如何更加方便的对服务器做拓展。
这本书就是答案。
代码更加一致性,可以有版本控制,使用代码来管理服务器,不再手动处理,对于用户来说,只会接触到代码,不再摸到实际的服务器了,这不就是「代码及基础设施」了吗。

二、通过工具实现基础设施即代码

通过代码,即可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在这里代码更多是以「配置文件」的形式存在,所以需要有工具来使用这些配置文件。
书中提到工具可以是 gui,可以是 cli,核心在于服务器的提供方需要提供一种机制,能够通过工具来管理服务器。

如果使用过阿里云或者腾讯云等云服务,我们在页面上通过选择、配置、付款后,立刻生成一台服务器供我们使用,很明显这中间没有人工介入,拿着我们的配置项,手动对服务器进行配置,然后交接给我们使用,这一切都是自动化的。

这就是基础设施即代码的一种体现。

三、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一个前端,其实看完后是没有什么可以实践的,当然本书也只是表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具体落地到自己公司内部的云服务还是需要自己操作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366评论 25 709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242评论 19 139
  • 关于Mongodb的全面总结 MongoDB的内部构造《MongoDB The Definitive Guide》...
    中v中阅读 32,090评论 2 89
  • 本漫画是由画社情漫画的Hisasi老师负责人设,同样画社情漫画的石神一威负责作画的同名轻小说改编而来。 这漫画大致...
    伊蒂雅阅读 89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