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核心理念]
自然素材 + 传统手工艺 + 设计创新 = 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们走过很多城市,对它们的印象像是超市里的货架,虽然琳罗满目,却大同小异。也许货架上的商品略有不同,但这个城市的货架其实与另一个城市的货架没什么不一样。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被模块化的城市里,行为,思想甚至感官都一定程度受到约束。也许对自然的印象也有所淡忘。
自然家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06 年9 月, 由设计师易春友( BBKen) 和谭雪娇(Corri) 创办, 主要从事以天然素材为主的产品设计工作。致力于发掘环保的天然素材与传统手工艺, 以新的思考和设计表现, 创作出适合现代生活的自然家品。让自然环保的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一直是其工作重点。其产品得到大自然启发并手工制作, 充满人性温暖, 同时通过设计品设计创新和生产实现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
创始人
BBken | 易春友自99 年一直从事室内和建筑设计。06 年开始利用竹子等天然素材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和传统手工,思考材料新的可能性, 亲身参与产品的制作过程。让自然环保的材料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
Corri | 谭雪娇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对竹子情有独钟, 理想就是能够把竹子这种传统的, 很有中国味的天然环保材料用来做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希望能够将有设计理想的人组织一起去做这件有意思的事情。
关系与联结
自然家的工坊探索历程,如同利用设计进行的一场社会组织工作。设计的价值不仅仅是召集匠人完成图纸,而是长远规划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普遍性的市场运作,一端凝聚匠人,一端连接用户,将行业生态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的涟漪,则唤起了大家对土地和自然对情感,凝聚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更深层次关系。
用有生命的材料去做设计,就应该像对待生命那样。与城市生活的过度索取和喜新厌旧相反,手工艺传达出一种沉静平和的人生态度,凝聚着人们日积月累形成对智慧结晶,也保存着人与乡土、自然的情感联系。如何让它的生命力长久地延续下去,逐渐变成了易春友和谭雪娇的使命,也是自然家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品牌属性。
自然家竹系列
历史背景
清远当地的鸟笼制作工艺极有代表性。鸟笼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手工艺。
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纤细、优美和强韧,最主要靠竹圈与竹丝穿插组合而成,相对于常见的竹编工艺,竹丝工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做鸟笼的师父至少需要十年的手头功夫,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失误,都无法制作出精美纤细的竹丝器物。鸟笼竹丝工艺属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怀着对自然的向往和设计的热爱,自然家从零开始,对清远当地这一传统竹工艺深入研究,希望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与工艺结合,创造出具有在地性和延续性的产品。
2007 年年末,自然家请到从事鸟笼工艺多年的陈运楚师父单独成立了小型工坊。
以设计师工程项目定单和终端客户销售为主导,产品销量稳步增长。这不仅对自然家品牌的建立提供依靠,同时也为工匠师父给予了实质上的支持和信心。通过设计, 为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之更好的持续发展下去。
沟通与实践
匠人虽有积年累月的经验,但一般没有整理出很理性的系统,这需要不断地与之沟通,结合自身的创作直觉去深入挖掘,以此缩短对材质对感性和理性理解所需的时间跨度,全面认识工艺的特点,发掘工艺的潜在空间。
静与敏感度的修行
手作的知识并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更属于一种感性认知。需在实践中完成学习。竹丝工艺有十几道工艺流程,从艺的工匠一般需要10 年以上经验,才能独立完成作业。 竹丝工艺像建筑一般,有框架,有立面,有力学结构,制作过程如同建房子。充满乐趣。
产品造型的比例和密度,有时我们更信任工匠。工匠的敏锐是天生的。在工艺上,顺乎材料,不为难匠人。够安静,坐得住,才能做出作品。
师徒制,好品质,有利于工艺的记忆和传承。
寻求传统工艺和现代商业的平衡点
竹子是一种具有东方气质的材料, 我们用竹子制作出许多美妙的产品, 它的内在力量使我们的产品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 一定要做落地化的产品!” 要多谢和我们一起工作小镇里做鸡笼的老师傅们, 工作环境一般但是愿意将手艺传承的小作坊,虽然在寻求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平衡点时总是有磕磕碰碰, 但因此也积累了经验。我们积极思考怎么把产品销售出去,同时希望每一件手工产品都带给人温暖。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用户,匠人,和我们自己。
竹系列展示
自然家瓷胎竹编系列
自然家从事的鸟笼竹丝工艺对广东省清远市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
2 0 0 5 年底,受到非典和禽流感的影响,广东沙河镇的鸟笼销量惨淡,工艺陷入谷底,我们在这一年开始介入当地进行产品开发,把销路较窄的鸟笼转化为更多人使用的灯具和一些生活用具,让手艺得以维系和创新,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渐渐为社会所关注和接受,匠人的订单量已供不应求。在业内,自然家现在已经成为竹丝工艺产品的标杆,当地匠人多数已由鸟笼制作普遍转型到竹灯具制作,生存环境大为改善。自然家从业12 年,对当地的手工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背景
2011年,一次来自文化旅游界资深人士陈旭军先生的邀约考察,让自然家与四川邛崃的瓷胎竹编工艺结缘。
瓷胎竹编始于清朝,在众多的竹编工艺中独具魅力,一直只作为皇室贡品存在。它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依胎编织成型,所以接头之处都藏而不露,浑然一体。
1915年,细丝瓷胎竹编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受到参观者的称赞,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荣获银质奖章。瓷胎竹编市场最红火的时候,不但持续出口国外,也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如今,曾经制作瓷胎竹编最集中的邛崃平乐镇只剩下零星的几家小作坊。虽然拥有宝贵美好的自然资源,很多失业的师父却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除了被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精美所震撼,易春友和谭雪娇对工艺的可能性产生很多联想,也目睹了匠人们的一天天流失,手艺面临失传的困境。通过不断了解学习工艺并克服了沟通上的语言障碍,在与匠人结缘的四年后,才真正开始进行瓷胎竹编产品的设计。
严苛选材与紧密的制作流程
这种工艺对原材料对要求犹如选美般苛刻,必须挑选邛崃山脉背阴处生长的慈竹,以节距在66 厘米以上,表面无瑕的两年青壮竹为最佳。只有这样的竹子才能抽取出头发丝般的细竹丝。当地流传一个工艺的说法:百斤抽八两,就是每100斤原竹只能抽0.45毫米宽的竹丝8 两,价值与等重的银子相当,而且只能由手工制作完成。
瓷胎竹编工艺是一种需由多人协同配合的传统工艺,制作工序繁多,全过程需要二十几道工序,单单是从选材到备料就有十多个工序。由于要求苛刻,每个环节必须由多年经验的师父手工制作,而且每人各有分工,因此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或者值守的工匠已流失,都会导致制作无法完成。瓷胎竹编系列的陶瓷部分由景德镇的陶艺匠人手工制作完成,竹编部分由四川邛崃的竹编匠人共同制作。
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我们在平乐古镇结识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瓷胎竹编经验的游伟师父,他引领着镇上所剩的十几位师父坚持这门工艺。在与游师父的沟通和不断尝试中,我们对工艺和工匠们的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必须要从用户的消费角度思考。如何让这一工艺更好的让更多人所认知,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社会意义层面,都要体现其应用价值。
自然家从事的瓷胎竹编工艺对四川省邛崃市当地产业的影响和作用
2015 年末推出名为《竹节杯》的瓷胎竹编工艺单品,一年时间,销量突破30000 只, 单品销售额超过1000 万,大获成功,创造了小众工艺产品的奇迹。同时带动整个工艺品类的销售大幅提升。
1、从业者:仅仅在“ 编织” 这个工序参与制作的匠人,从201 4 年的10 多人到2016 年的将近70 人。
2、收入提高:因无订单而外出打工的匠人,多为女性从业者,为照顾家庭,她们只能在当地的城市从事保洁一类的工作,收入约1800 - 2500 元,被招募回流后从事自然家的竹编工作,每个月的人均收入普遍达到3000 - 4 0 0 0 元,甚至更高。匠人告诉我们,因为有家庭有小孩,其实她们不想背井离乡,更想在家乡安居乐业。
3、行业的振兴:自然家制定了新的工艺标准,使得原材料生产制作及竹编织制作的工价得到提升,获得订单的同时,也增强了匠人的信心。带动了当地瓷胎竹编行业的兴旺。当地政府部门也采购了竹节杯作为工艺振兴的调研个案。
自然家竹丝扣瓷展示
其他系列
無憂家具系列
無憂家具系列开始于2016年, 定义为年轻化的实木家具系列。安全舒适, 自然环保, 耐用美观, 注重家具在生活中的亲和力。主打网络市场, 价格亲民。
手织布系列布咕
布咕是自然家工作室 2014年成立的原创品牌 , 产品以手织 布、刺绣、串珠等传统女红工艺制作完成 , 我们通过发现传统符号、手艺背后的文化信息 , 将其转化成现代、实用、耐用的手工日用品。
品牌合作与项目众筹
自然家持续创新,多方向发展,积极与优质品牌和平台进行合作,并因应销售策略推出联名合作产品。呈现品牌多面性的同时也提高客户认知度。
与苏州博物馆联名举行《山水间. 文具置物座》的众筹活动,
筹得款项约15 万元,售出9 7 6 件。
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做自己喜爱的一切,坚持自己的原创。结合传统手工艺与自然材料,制作充满温暖的产品。产品从灯具发展至家具、瓷器、布艺等家居配饰。我们希望通过设计,重新唤发手工艺与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将更多的自然与温暖融入日常生活。自然家也在用自己诚恳的态度精心造物,我们寻找各地的优秀工匠,思考民艺在当下的新美,让遗失在世界角落的手工艺回归新日常,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