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本关于抗癌的书看了一多半,太过压抑的话题,暂时不想继续看了。换一本轻松点的书籍,让脑子也换换环境。被李娟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书名和大吴的美丽插画吸引而来。作者讲述了童年中遇到的那些事与人,娓娓道来的优美文字,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看书过程中,我也不由得代入自己的童年、家乡、父母与外婆。
一、关于自立自强
作者讲述了邻居一家因遭意外而陷入贫穷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团结一致,自立自强的故事。作者写到:“一座泥土房屋慢吞吞地从大地上生长起来了。除了门、窗、檩条以外,居然一分钱也没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呢!”
想到了老家的砖瓦房,就是靠爸爸和妈妈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的全靠自己动手盖起来的。小时候最喜欢的小椅子,有漂亮的椅背和平整的椅面,也是出自爸爸之手。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想想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真是令人汗颜。
二、关于贫穷
“贫穷并不是不体面的事,况且他们是坚强的,失去一切之后,至少还没有失去劳动的能力和权利。阔阔来一家仍然有完整的家庭以及完整的生活。因此他们也受到大家的尊重与帮助。”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爷爷早早去世,大伯又分家走了,爸妈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但是爸妈从未破罐子破摔,而是想尽办法去挣钱,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做一些体力活,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挣生活费,勤俭节约之余,一点一点积攒,让生活慢慢宽裕一点,得到乡邻的一致尊重。如今爸妈已经70多岁,他们依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己所能地改善生活。爸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姐妹三个: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改变现状,过上想要的生活。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三、关于工作
作者的我外婆捡破烂为生,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外婆分类垃圾。那是她最大的乐趣。那些垃圾,那些别人已经不要了的东西,现在全是他们的了。他们可以用它们换钱,也随意使用它们。
我妈现在也是一名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时收集的废品常常带回家,分类整理后卖废品赚钱。这些钱用作买菜的零花钱。老妈很是自豪,在这个年纪能够经济独立、自食其力。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环卫工、捡废品是一份社会需要的工作,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值得尊重和尊敬。
四、关于回家
作者的家乡在戈壁滩上,风大雪大,每次回到家都那么悲伤。
我也好久没有回家了,原本打算去年十一和春节回家,车票都买好了,最后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取消。过年时跟爸爸视频,看到爸爸的背更驼了,声音远不如之前洪亮。上周五是爸爸77岁的生日,哥哥和姐姐一家人陪爸妈吃饭,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真是温馨。远在上海的我只能远远的望着、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前两天妈妈给我打电话,因为家里信号不好,一直没打通。周三一大早就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听到了我的声音,知道一切都好,他的心才安定下来。寒暄了两句就挂断了电话。这就是我那寡言少语的爸爸,心里最是牵挂远在他乡的小女儿。家乡越离越远,但是心却越走越近。愿爸妈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五、关于节俭
“一次性的生活多悲哀啊,什么也留不住似的。——生活中一切都崭新锃亮,像永远身处暂居之地…保养一把扫帚也好,保养一部车也好,有什么不同呢?一样器具在精心照料下得以长久地陪伴在生活中,像是有生命的一个同居者一样,令人踏实安稳。”
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看似便捷了生活,实际上给自己、给自然带来了负担。找一款自己喜欢的餐具,带着美美的心情,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把它们刷的干干净净的摆在餐柜里,静静的欣赏就像艺术品一样。多么美好呀~好久没有好好保养生活中的物件了。生活中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要么破烂不堪、要么布满灰尘;与之同甘堕落的是一颗堵满了心烦意乱事情的疲惫之心。犹记得上学时洗得发白的几件衣服,如数家珍般的爱惜着,还有那段在校学习、回家睡觉的简单日子。如今需要牢记的是贪多嚼不烂,努力回归单纯快乐的生活。
六、关于健康
“试想,一个健康的人,无病无痛,内心光明,能有什么想不通,能有什么受不了的?犯不着为一点小事就怄气发怒。”
三月份,我和娃相继感冒,头疼欲裂、鼻子和嗓子也疼。拖着病体还要照顾生病且脾气暴躁的娃,真是难上加难。只有生病时,才能深切体会到身体健康的好处。希望一直健康平安,一直做一个无病无痛、内心光明的健康人。
“人老了之后,似乎时光越是消磨,越是漫长无边。”
年轻时,生活中塞满了处理不完的事情,时间怎么也不够用,那时候总是盼着退休后的清闲时光;等真到了退休,身体日趋衰老,只剩下大把时间时,反倒是不知该做点什么了。想想已经70多岁的父母,每天依然努力的干活,作为子女,心里很是心疼。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可能不习惯于闲下来无所事事的呆坐。每天出门走走,干干活,聊聊天,生活更加丰富、心情也更加开阔起来。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健康康,做一些力所能及又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七、关于意义
“我们总是说:不要被往事牵绊,明天还要继续。我们说:善待自己,过好每一天。我们如此不顾一切地放弃过去,奔向最终,我们最终要成为什么才算是圆满?”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是有益于自己的身心、最好对别人也是有用的事情。把时间用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去寻找价值感。目前每日阅读和每周写作是坚持在做的事情。
尤记得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从语文老师那里借来的格林童话。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童话故事,如痴如迷、废寝忘食,自此种下了阅读的种子。再然后初中时有了图书角,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对阅读更上喜爱。从去年开始已经连续阅读了100多天,阅读让我从繁琐的生活中抽出身来,获得哪怕些许的自由与满足。希望精神的食粮能一直保持下去。
作者写到“写作不应是对作者感情与记忆的渐渐掏空。至少对我来说,我从不曾被写作磨损,也从不愿勒索一般强行书写。至少对我来说,写作至今仍是妙不可言的滋生与依傍。对我来说,写作的过程是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而不是砍倒大树打制家具的过程。”
近期生活有些乱七八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梳理一番。多次想要下笔,却迟迟不敢。总觉得想也想不通的事情写出来反倒是引起更多的麻烦。但是憋在心里又是一团乱麻。写作就应该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如果怕被指责,写出来,放在角落胜过憋出内伤。从最想理出头绪的事情写起。如今读后感存货越来越少,下次试着把脑子里关于育儿的想法写一写,给乱糟糟的头脑腾出一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