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之“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中特别强调孩子愿意学习的前提是儿童的乐观精神和学生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也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
要使儿童发自内心地愿意好好学习,家长和教师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保护、培植和发展儿童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坚定地认为,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地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学生自我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喜悦。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儿童,是愿意倾尽其所能,努力取得好成绩来向家长汇报的。因为学生知道,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他的父母亲会伤心难过。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安慰父母的心,不使他们操心和不安。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儿童看见和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上的取得的成就。切记不能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2.要保护儿童的乐观主义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还坚定地认为,为了保持儿童乐观主义的火花,很重要的就是要使父亲、母亲守护着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关心孩子的成功和忧愁。
3.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孩子们之间由于一些原因会形成一些个体差异,因此学生们在成绩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例如,一个孩子可以很轻松地就能得到“五分”和“四分”,而另个孩子得到“三分”就是自己很大的成就。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点,会给孩子们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