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和曾毅的脱口秀“拿钱干事”这期上了热搜, 听完选手们的爆爽吐槽后,回归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看看评论区,很有一种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味道,相当一部分评论站在这一边:我的收入和工作量完全不成正比,所以我不稀罕干,所以,抱怨,躺平。
这两句经典台词大家一定很熟悉。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搞笑之余,细品这还真是最接地气的人生哲理,表明了做人的前提是要有梦想。 邓超在《银河补习班》里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接着星爷的话,做人要有梦想,然后每天就要朝着箭靶子射箭。
职场人的箭靶子是什么?如果是想在当前的工作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对标同行业的成功人士,看他们在工作中如何思考,如何行动,这些是他们种下的种子,是外人真正可以去学习的地方,而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的果,这是不可主观控制的。 可为之处永远在因上。 如果想取得成就,但是对标的也是同样躺平的人,那么即便每天射箭,目标方向也不是箭靶子。 一场乱箭射出,疲惫而杂乱,凌乱了一地。所以,自己有目标吗?为了这个目标有当下的围绕目标的行动吗?
任何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充满着积累和升华,理想的成长模型是螺旋式上升,而不是一条直线。 如果把收入看作外评,自己的内在期待看作是内评, 那么造成内评和外评的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呢?情感层面我们可能会有负面情绪,可以去表达, 但是理性层面, 我们能否以比较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当下的工作遇到了瓶颈?如果选择回避,那么这可能是一种自己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即想走捷径,回避困难和挫折,但是真正的成长都暗藏在突破一个个困难和挑战中。 如果是当前的工作和自己的目标相距甚远,那么可以去做一个自我认知的觉察。 当下是否有更符合自己目标的机遇供自己选择,那么一旦选择就深入打井,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是自己的宝藏与财富,在每次的工作经历中都去反思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为达成自己的目标铺就道路,认准目标,一切资源皆为我而来。 这样才会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真正的实现我的人生我做主。
如果工作中一边躺平,一边抱怨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么就像失去学习目标的孩子, 有了物质奖励就动一下,没有物质奖励就不动了,这样始终是缺乏内在动力。为了学而学,为了工作而工作, 为了生活而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是我的人生我做主,而是在消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