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心理学家把我们能感知的区域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而我们往往是在第一个区里徘徊,为什么,因为舒适区让我们没有压力,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李嘉诚说过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那么问题来了,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你最重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你就会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走了。
就拿学习来说,当你有目标的时候,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的时候,那么你就不会有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因为你知道怎么跨越舒适区,你知道无论读多少书,听多少课,对你来说也只是信息而已,你知道要成为知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长期,二是有用,也就是说知识之所以是知识是因为他是长期有用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信息。
那么你就会知道如果想要改变自己,你要做的不是读更多的书,听更多的课,如果你这么做只是在低水平的勤奋,你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课,也只是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的转啊转。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拼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数量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现在拼的已经不是知识数量了,而是认知深度。
什么是认知深度?认知深度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之后,你能够利用自己的理性来独立思考,通过一些资料的消化,然后你得出自己的结论。
那么怎么提高认知深度呢?这就要我们了解一个概念:刻意练习。而所谓的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我们想要提高认知深度,就必须学会刻意练习。
而刻意练习主要的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心理表征,而所谓的心理表征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套路。
而要学会刻意练习就必须知道做三件事,一是创建模型,二是刻意练习,三是及时反馈。
所谓创建模型,就是说做事的时候就不要让自己对于知识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找到自己落脚点。找到这个问题的方法论。
刻意练习是说在找到方法论,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只有离开舒适区,刻意练习才会是有效的。
第三个是就是找几个朋友共同成长,彼此反馈。
所以现在如果想要让自己有认知深度,那么你就要创建模型,找到它的方法论。然后勇敢的走出舒适区,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拥有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