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道理系列之适可而止

欲望没有适可而止的一天,我们的劫难也没有停止的那一天。不断膨胀的欲望,加剧催生各色的悲剧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痛苦憋屈焦虑浮躁,皆来自我们不懂得真正的珍惜和布施。

我们不应该去嘲笑和讥讽那些梦想被折翅的人,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曾经被残酷的现实洗礼和淬炼,也许我们现在是云淡风轻了,但是内心已经沧海桑田,面布风霜,变得深邃和隐忍,甚至是麻木逃避。幽默变成下流,健谈变成套路,热心变成利益,我们没有变得超然,相反我们变得恶俗和无趣,我们所谓的成熟外表,也只是一种伪装,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敏感。

无法抑制的欲望吞噬了我们的灵性,让我们渐渐丧失真正的聪慧,眼下短暂的繁荣虚幻使得自己越发傲慢和虚荣。盛极而衰,千古不变的恒定道理,不懂得在最巅峰的时刻管住自己的欲望和倔强,之后那般的坠落速度是极其恐惧和折磨的,我们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足够的警觉性,没有对自己的欲望有适可而止的驾驭能力,我们会亲手把自己放逐到地狱的牢笼里,让烈火慢慢的焚烧自己。

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或者万念俱灰的下场,人的欲望被别人或者自己强行灌输进去,到最后无法自拔,深陷痛苦,神识混沌,步步逼急,戾气冲天,伤人害己,蔓延全家,祸及社会,消极颓废绝望会让整个社会秩序混乱。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活得很简单和淳朴,放下那些持续增长的欲望吧!对自己,或者对别人,好生劝告,温柔待人,解放自己,让社会良性循环起来,莫再继续发酵,悲剧纵横。

附上:“四无量心”是洗涤人之戾气的最佳途径。这“四无量心”便是慈、悲、喜、舍四种心。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为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为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为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为大舍。

佛家有云:慈能伏魔,慈心具足可以降服心魔、外魔,坏脾气、疑心、妒忌都属于心魔;悲可息灾,悲心通俗讲就是同情心、怜悯心,他人受苦感同身受,便能生起利益济度之念,若然行之,必能从中获得快乐并消除灾难;喜方敬爱,喜又叫“随喜”,眼看别人能够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喜性的人人缘必好,遇事能多得他人协助;舍堪积福,这是古人“吃亏是福”的写照,能舍之人,必是能牺牲自己利益成全他人的人。

(凤凰居士原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