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巴黎万国运动会上,人潮涌动,热闹至极,阳光从天空中一跃而下,扫在了人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各国的国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人们的视线投射在各自国家的国旗上,眸里闪动着期望的光。
轮到中国时,场内突然安静了起来,只见一张黄龙旗在寂静中缓缓升起,短暂的安静过后,一个人笑了,两个人笑了,无数的人笑了起来,他们嘴角勾起轻蔑的弧度,眼神传来不屑的意味。他们在嘲笑,嘲笑这地大物博的中国,竟然穷得连首国歌都没有。
在这一片嘲笑中,一位七旬老人缓缓站了起来,拄着拐杖走到国旗下。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盯着国旗,庄严地唱着家乡小调——“茉莉花”
历史书上,他是“丧权辱国的罪人”,是“卖国求荣的权臣”,他就是——李鸿章。
少年科第
这天阳光明媚,你站在皇榜下,聚精会神地找你的名字,一旁的父亲摇了摇头,带着你去见了一个人,他就是京城内鼎鼎有名的曾国藩。你拜了他为师,跟着他潜心学习。
后来,你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再后来,你终于在三年前没找到自己名字的皇榜上一眼瞧见了“李中堂”这三个大字。你成了大清三十年内最年轻的的得中者,从此,你的官位步步高升,一路扶摇而上,不到五年,官升七级。
少年科第,尽展横溢才华。
壮年戎马
所谓“宫门一入深似海”,地位越高,风波越大,你处处受人排挤。直到三十五岁那一年,你决定辞去官职,跟随老师曾国藩学习如何带兵打仗。你勤奋好学,进步飞快。
直到有一天,太平天国调集重兵包围上海,情况紧急,你的老师派你前去镇守。你对你的淮军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第一仗如果打不好,我们马上滚出上海!”你利用这三年所学的知识,与敌军巧妙周璇,你的士兵在你“一会儿谁敢后退,我就先把谁砍了!”的鼓舞下,个个拼命向前冲,他们用嘶哑的喉咙喊着“冲啊”,迈着沉重的步伐一点点靠近敌军。你穿着鲜红的“血衣”,踏着逆流成河的“血路”,一马当先。
这是你的第一仗,赢得如此漂亮!
壮年戎马,尽涌满腔热血。
晚年洋务
清朝晚年,时运不济,国力日渐衰落。你决定拯救大清,挽救中国。你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你这一变,变出了武器,变出了人才,变出了实业,变出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个“第一个”,然而,古老的中国穿越千年尘埃,已经接近了终点。曾经辉煌的中国变得黯淡,变得苍老,变得无力。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单凭一个李鸿章,如何能翻云覆雨,如何能抵抗得住对中国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
那日历经四天的第三轮谈判结束后,你走出春帆楼,返回驿馆,就在这时,从人群中冲出一名男子,对着你脸上就是一枪,你左颊中弹,倒在了血泊中。而你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慌什么,都不要哭,我死不了,此血可以报国矣!”你头顶纱布,又坐在谈判桌前,没日没夜地谈判。“再减5000万行不行?”“2000万总行吧?”“无论如何再减少点吧。”
你将自己的尊严弃之不顾,只为给中国多谋些利益,而你最后等来的却是自己同胞的鄙夷和骂声。
晚年洋务,尽遭凄惨境遇。
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你才华横溢,是大清三十年内最年轻的得中者;你胆识过人,在意识到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时,决然地进行变革;你更是可悲的,满腔爱国热血却被同胞却被同胞骂得狗血淋头,被冠以“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千古骂名。
即使你未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未能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国,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在黄龙旗下唱着“茉莉花”的姿态,永远不会忘记你在签完条约后吐血不止的场景,永远不会忘记你那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王爷你还年轻,这千古骂名,还是让老臣来背吧。”的话。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