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很郁闷地跟我说起她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她儿子今年3岁半,特别痴迷堆积木,每天都在家里满地摆他的各种“作品”,还禁止大人动。
前天晚饭时,闺蜜往客厅端菜,不小心碰倒了他的“摩天轮”,孩子立马原地炸毛了。
闺蜜赶紧道歉,好话说了一箩筐。谁知孩子不依不饶,朝地上的积木狠狠踩了几脚,哭着大喊:“修不好了!坏妈妈!我讨厌你!”并且愤怒地打了妈妈一下,表示要惩罚妈妈。
闺蜜白天在公司工作劳累,晚上回家还要对付熊娃,火气顿时蹭蹭蹭上来了,把孩子拖到卫生间打屁股。孩子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是坏蛋!我要找奶奶!”
如今事情都过去两天了,娘俩还在冷战。
闺蜜跑来跟我吐槽:明明平时都是母慈子孝的模样,怎么这回会因为这么小的事情,弄得家里一地鸡毛?
说起孩子的情绪问题,不少家长都犯了愁。
怯懦胆小
跟小伙伴一言不合就上手
爱发脾气
爱哭鼻子……
面对孩子闹情绪,爸妈们通常会用好玩好吃的来哄,甚至采取吓唬的手段。但是,这样往往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化。
这种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地联想到孩子“脾气差”、“无理取闹”,焦虑点的妈还能担忧到未来走向社会这脾气是不是要吃亏啊。
事实上,不是孩子喜欢发脾气,而是他根本没办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2
首先,我们心里要明白,孩子生气是自然现象。
进化让人类保留了“生气”这个情绪,是因为这个情绪可以让人类自我保护。
当一个人生气了,周围的人就知道他来真的了,最好不要去惹他。
如果一个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觉不到任何气愤,我们反而要担心孩子是不是太压抑了。
但,孩子生气虽然是自然现象,也不能由着他发脾气。
当孩子用大吼大叫,甚至咬人打人的方式来表达生气时,其实是在给大人传达一个信息。
这个信息就是“我真的很痛苦,但是我不知道要怎么控制我的情绪,我不知道除了这个方式,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得到我想要的。”
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发脾气是在“要挟”父母,但事实是,孩子是因为他们在沮丧和痛苦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不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用合适的方法舒缓自己的情绪,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是一种很重要的情绪管理能力。
3
孩子需要的,绝不是大吵大闹之后,得到父母的责备惩罚。
他们发脾气,秘密往往是在呼唤爱。
他们渴望跟父母建立联结,得到父母的关注,期待父母理解自己的需求。
面对常常脾气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发脾气的诱因。
大多数发脾气的行为是由于两种基本感觉引发的:
第一种,挫败感所引起的发脾气。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宝宝想做某件事,但当宝宝发现自己力不从心时,宝宝往往通过发脾气释放情绪;
第二种,愤怒所引起的发脾气。想变成大人,想拥有力量,但现实却无情的告诉他,你只是个孩子。于是宝宝变得很愤怒,还无法运用语言表达的他则只能通过发脾气将内在情绪表现出来。
找出宝宝发脾气的诱因就如同找到了“火山”爆发的导火线,适时的介入则能赶在火山爆发前及时降温,有效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局面的出现。
在了解了诱因后,家长要做的关键是:促进孩子理智脑和情绪脑之间的连接,加强理智脑的工作。
那么,如何促进理智脑和情绪脑的连接呢?
“我知道......”,是缓解孩子发脾气的第一句。
认知疗法在家庭教育中使用非常广泛,我们心理学将认知疗法比喻为帮孩子做“心灵按摩”。
而心灵按摩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和接纳。
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比如,我们可以询问孩子:“积木塌了是不是很难过啊?如果妈妈的积木塌了,也会跟你一样感到难过的。”
先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情绪,并借助同理心表示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
引导孩子分析原因
引导孩子分析情绪,将发脾气的理由说出来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进一步强化理智脑的使用。
比如,孩子因为积木倒塌而发脾气。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析情绪:“你感到很伤心,是因为积木全部塌了吗?还是因为妈妈碰倒了,觉得很生气呢?”
“其实,妈妈也会搭积木的,我们再一起搭吧!好不好啊?”
引导孩子反思行为
最后,引导孩子反思,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询问孩子:“妈妈已经道过歉了,你不说要不要原谅妈妈,把打得这么痛,还发脾气把积木全踩了,这样还能继续搭积木吗?”
还可以告诉孩子,发泄情绪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物品都是可以接受的。
4
当然,不要简单地认为发脾气的孩子不好,不发脾气的孩子就好。
其实长期压抑孩子的情绪,是不利于其成长的。
最怕的是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而忽视了自己真实的感受,甚至放弃自己。
有位妈妈说,她的孩子好像特别懂事,不管什么事,都压在心里,高兴的,不高兴的,都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在学校受委屈,和小朋友闹别扭了,这些事,孩子从来没和她说过。问他也是什么都不说。
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安静懂事,其实内心没有自信,往往找不到自己,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如果憋久了,孩子可能会变得消沉。
孩子的情绪,看上去好像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跟家庭及父母有着直接的联系。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蹲下来,耐心点,再耐心点。
-END-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状况不断,如有其他问题,海豚学院有众多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免费帮您解答支招。
进入“海豚世界”,在对话框发送你想要的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