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蔡明亮这一批人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遗存,尽管追随者实在不多。
文│静 寻
李康生举起金马奖杯,在众人的注视下轻微地颤抖了几秒钟,表情坚毅不事雕琢的程度,就像是个即将就死的烈士。他说观众不要以为是电视机坏了,其实这是蔡明亮导演的风格。然后,台下笑成了一片。
这样一张宠辱不惊面孔,令摘下第50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李康生显得那么实至名归。就在刚刚,蔡明亮先他一步夺得最佳导演奖时,影评人还大都认为梁朝伟、张家辉才是金马的大热门。
导演蔡明亮说,与自己获奖相比,他更希望李康生拿奖。他这样说时,镜头也适时地扫向李康生,坚毅的面孔微微一笑,仍然是那么淡定。或许蔡明亮真没想到,两个共事了22年的人会同时在第50届金马奖上闪耀。
在影评人眼里,蔡明亮和李康生一直是异类存在:拍张艺谋的电影,风格永远是张艺谋的。但蔡明亮拍李康生不一样。同为两岸殿堂级的艺术影片导演,他们的强势完全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果说张艺谋是一种文学作品的自我诠释,那么蔡明亮追求的则是对自然人性的本能流淌。后者身上不事矫揉与做作的特征更加明显。
《爱情万岁》里少年孤独的内心历程,《青少年哪吒》中沉默寡言又找不到出路的少年,及至被影评人认为“注定由蔡明亮拍,注定由李康生演”的《河流》,蔡明亮的导筒所表达的一直都是压抑的存在主题。
与导演佐米·希尔拉的电视剧同名的《河流》,讲述的是一个罹患颈疾的儿子由父亲带着四处求医。同性恋的父亲,受到父与子不同程度冷落的母亲,还有不自觉扮演起传统“父亲”角色的儿子,在一个平面上交织着彼此的错位人生。李康生本人就罹患过剧中的“歪脖子病”且久治不愈,甚至因此而有过轻生的年头。而蔡明亮则有着令自己记忆弥深的父子之情。
从公开的资料得知,蔡正是因为在李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才触发了他往父子关系的人性深处探究的兴趣,从《河流》开始他更明确地意识到一个作者导演的使命和作为。
事实上,1997年上映的《河流》这部戏一直争议颇多,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台湾本土的排斥之声,这直接导致了他退出1998年金马奖的争夺。
22年里的十部影片,不曾有过罅隙隔阂,若即若离、亦亲亦友般的情感,让这“一导一演”沉默着就成了佳话。
蔡明亮是想通过一个自然的小康来祭奠自己的童年以及青春,还是他认为在李康生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任由这种自然不断挥发,已经无从判断。只是,这对捆绑了二十多年的一对搭档,奉献了一票孤独而又讶异的作品,并藉此登上了深刻艺术的殿堂。
在一次讲座中蔡明亮设问:“为什么要凝视李康生?因为他是我作品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不是一个表演者,他有点像水、空气、老房子那些元素,或时间那些元素。”
李康生眼里的蔡明亮则是这样的人:“他是很啰嗦的人,有时候像个妈妈一直念一直念,但是他对电影会很清楚,非常的敏感,在生活中又很粗线条,所有的电器他都比较不会。他是比较手工的,那是他珍贵的地方,他的电影也是。”
其实,蔡明亮对于他守护了超过二十年的演员李康生,不是外界所认为的“不加干涉”。是他发现了李康生的沉默,同时又在挖掘,在等待他的爆发。这种执着,更多是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在他的纪录片《昨天》里就说,是蔡明亮的《河流》打动了他,虽然那时候他们还不熟,但却主动地为低谷中的蔡明亮寻求赞助。这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认同,所以当李安成为第五十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之后,蔡明亮的《郊游》拿下金马两个最重量级奖项就不能称之为意外。
金马走过了五十年,侯孝贤、蔡明亮这一批人在怀旧与守护里得到了“致敬”,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遗存,尽管追随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