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9-张永艳
(《阿文的小毯子》:[美]凯文·亨克斯/文·图,方素珍/译,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教育出版社,启发文化)
做个懂孩子的智慧父母——读《阿文的小毯子》
“阿文有一条黄色的小毯子,当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他就有这条小毯子,阿文非常喜欢它……”阿文到哪里都带着他的小毯子,他与小毯子形影不离……
“隔壁的阿姨”看不下去了,开始给阿文的爸爸妈妈支招,可是每一次都无果……
阿文的爸爸妈妈也尝试让阿文丢了那又脏又破又旧的小毯子,可是阿文不同意:“小毯子很好啊!”阿文依然跟小毯子形影不离……
但是要上学了,阿文的爸爸妈妈有点担心了,按照“隔壁的阿姨”的建议,爸爸妈妈对阿文上学也要带上小毯子的直接拒绝带给阿文的是“伤心地哭个不停……”
所幸的是阿文的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小毯子做成了许多条小手绢儿,把让人见为怪的“随身带条小毯子”巧妙转换成为再也正常不过的“随身带条小手绢儿”,既化解了尴尬,也满足了阿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都会有这样一种行为表现,对自己的某个玩具、某件衣服、某件毯子可能爱不释手,就像阿文对小毯子一样形影不离。在成人看来孩子似乎有点奇怪,要么大声呵斥,要么直接扔掉,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又破又旧又脏,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然而,成人的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泛灵论”,即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跟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是有生命的,就是他的朋友,让他扔掉朋友怎么行?而文中的阿文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另外,从心理学的另一个观点来看,“小毯子”也许就是阿文心理上的一个安全依恋,夺走了它,就相当于让阿文没有了安全感,所以,做成小手绢儿之前的种种方法无疑都是剥夺了阿文的安全感,显然是不可行的。
值得庆幸的是,阿文有对智慧的父母,虽然前面走了不少弯路,但他们并没有强行夺走或扔掉小毯子,因为他们知道阿文真的很喜欢它,努力之后,他们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我想,有这样的爸爸妈妈,阿文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拥有幸福,让我们也努力去做个懂孩子的智慧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