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营延伸工具~再也不为你玩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儿钱表示一点儿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白玩儿的不算,竟然还有钱呢!所以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又出来,给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毕竟钱是白拿的。孩子们虽然没有昨天兴奋,但还是高兴的走啦。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五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那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你玩了!”

用心理学理论讲,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他的奴隶。

职场中老板与上级类似于寓言中的老人,公司评优嘉奖,得到是什么感觉,得不到又会怎样。或者不断降低工资会怎么样。老板通过操纵金钱和精神奖励来操纵员工,却因此泯灭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再也不想为老板干活了。

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渴望在职场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实是付出不会马上得到回报,可能得不到重视,没有评优资格,等等,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于是各种愤懑,牢骚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就想撂挑子了,开始懈怠,不想再努力了。过了几年后突然发现想拼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力量激情和勇气。于是安于现状,停止成长。

我们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却忘了生命一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是最重要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会导致情绪很容易波动,因为外部的因素我们无法控制。比如发个朋友圈,就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评价和重视。但得不到会引起我们的不满抱怨和失落,陷入痛苦之中。而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开始降低内部期望。因为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最常见的是降低工作能力程度。比如:发了反思也没有人赞美也没有人评价,那我就不发了。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的评价体系,这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环境所造成。通常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太喜欢控制我们(原生家庭影响)。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控制,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忘记初心,做什么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上学时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而上级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父母都习惯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为做到的程度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给予孩子厚望,于是控制孩子,给孩子压力,扼杀了孩子内在主动学习的动力,并对外在压力产生厌烦,久而久之开始叛逆,不在为我们学习了。

作为我自己:找到工作的原动力,为自己而玩,不看别人的评价与工资的高低,在生活中,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眼光。

作为妈妈:不要控制孩子,让他找到玩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作为妻子:不好过多的降低对老公的期望值,他不知道的我就告诉,多说感受,少发表看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