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___李商隐
已是深夜,却难以成眠,并非孤独, 更非寂寞。
昨夜睡得挺早,躺上床翻阅了几页《乔布斯传》便关了手机准备睡去,无奈大脑貌似不受控制,不断得思考着一段又一段类似演讲稿的诉说,宛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大概过去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丝毫睡意,便打开手机浏览别人做得微课笔记,打开一看不得不佩服此人做笔记的水平之高,抱着与优秀者为伍的念想 请求添加她的微信,已是半夜自然无人回复。其实更害怕的是明天她同意时我已经减淡了向她取经的求知欲,人嘛,总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想得多却做得少。
这样的文字阅读并没有增加半丝睡意,于是打开了关闭一周的朋友圈开始刷屏,心里想着刷朋友圈这样无聊的事情总能 让我迅速睡去吧,然而,too young、too simple. 一直刷到400+好友外加部分广告的前一周的状态依然没有半点睡意。
反正夜半难成眠,不如起床写点文字。给思想做一次记录,给心灵做一次洗涤,给自己一点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的时间。现代人都太忙了,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社交、忙于······几乎没有独处的时间,奋力前行多年也很难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孔子讲君子当慎独,在那个时代,人与人的沟通联系都是通过竹书或见面的形式完成的,人们总是不经意之间就处在独处的时空;而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无论相隔万里或是远在地球直径的那头,通过终端都能轻松连接,我们好像无时无刻不处在社交的大网中。所以孔子在那个时代推崇慎独无可厚非,可今天仍然过分强调慎独终日活跃于社交网络、人群圈中是否有过度强调与外部联系的嫌疑?手机没电一分钟就开始惊慌失措,此处无WIFI便如坐针毡,如是不在服务区那真是大写的尴尬(不过好在我大天朝有一家专注于通信28年的企业,为运营商提供的基站信号覆盖范围甚广)。时时都在担忧与外部世界失去联系的我们会花多少时间去与本真的自我做深入对话呢?PS:慎独并非毋独,不要被笔者浅薄的文字误导,关于慎独的详细解释,请参见:慎独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或来于眼、或来于耳、或刻意获取、或被动接受。尤其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信息刷新的速度从未如此迅捷、信息获取的渠道从未如此繁多、信息得来的方式从未如此便利。来得太快我们怕接收不及时,渠道太多我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无所适从,获取便利我们思考得不够深入。其实我是一直反对不加 思索地接收信息,尤其是新的思想。这好比我一直讨厌的灌输式教育,说难听一点奴化教育,从小身边的人会告诉我要这样做那样做,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甚至为了防止天性促使我去尝试所谓的不能,他们会编出各种谎话来吓唬我。现在明白了其实那些所谓的“不能”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那些所谓一定要做的 事是多么无聊和没有创意。
对于信息的泛滥我并不恐慌,对科技进步的利弊也不感兴趣,我只会去思考如何利用好科技。既然我们的日常已经离不开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那么何必去花时间精力去做思考如何戒除手机等这类无用功呢?与其整日担忧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或活在沉迷于科技的愧疚中倒不如欣然接受(其实我们也只能接受),我们应当学会如何利用好科技使之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心灵的负担。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而不是束缚,人们的身体被解放了,可有些人的思想却被束缚起来了,不是被科技,而是自己。我反对一味接受新的信息,并非反对接受信息,而是主张将接手到的信息进行分解(用系统架构、软件设计的术语来说叫解耦),然后选择性吸收,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内化为自己的养分。
夜半成书,似无中心,却是心中话。听与不听、阅与不阅皆在君。我只希望我能够带动读者一丁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