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正确!这位同学,给你糖!”
“很好,这是不错的思路……接着,糖。”
“这个答案靠近了,给你糖,噢,接着。”
……
这些场景画面,我是从麻省理工公开课视频上看到的:一位胡子花白,挺着个小肚子,充满激情,四十多岁的教授在边授课边给同学们发糖。我觉得这个很新鲜,也很有意思。
这门课叫《计算机科学与编程导论》,我不知道其他MIT的公开课或者其他一般的课上的老师会不会也有给学生派糖的习惯。但我想仅对这一举动,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01课堂互动,身心投入
课堂的参与者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虽然老师是主讲人,但学生是主体。如果台上的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台下的学生表现很木然。作为老师,你是很难将更多心思放在判断他们是学会了这个知识点,还是没有,他们是在思考问题,还是在开小差的。所以课堂互动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方式,适时地提问,有利于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也可以稍微给点时间让老师换个状态休息一下,至少不是嘴巴不停地像机关枪地讲个不停吧。这样的停顿,有利师生的身心投入。
02思考反馈,赞赏鼓励
学生愿意回答问题,一方面证明他是经过认真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有勇气的,至少旁人没有做出举手的动作,对比起来就是一种勇气。大概对于MIT的学生来说,乐于分享思考的结果是他们的好习惯,是可以充分感到快乐的事,所以回答问题,可能真谈不上勇气。有了思考,怎能没有反馈呢?所以抓紧机会,让教授给反馈,也是非常不错的事。
回答的结果,不论怎样,教授总是先表扬一番,再做一些点评。MIT的学生果然名不虚传,问题回答得都挺漂亮的,证明他们上课不仅认真听讲思考,更是课前有所预习。
教授给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糖果,表示赞赏鼓励。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因为教室是阶梯室,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前面的也有后面的,所以如果是后面的同学回答问题,教授就得甩开手臂扔糖果,看着教授这么一蹦一跳,这么全情投入,连视频前的我都能感受到其满满的诚意,相信在场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教授的敬业。
03甜蜜蜜,师生情
这糖果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分享思考结果得来的,同时也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所以这糖果可不是从超市里顺手买回来的哦。这可是甜上加甜,浓浓师生情啊!课堂互动的凭证!
当然,我觉得吧。学生在咀嚼这糖果的时候,肯定也会联想起得到这糖果发生的事情,触发其回忆相关场景。这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知识点,幸福感又再次充满心窝,多巴胺告诉你这是好事,上课回答问题会有奖励的哦,于是这一行为就慢慢变成习惯啦。看来教授也是对心理学有所研究的,啊哈哈。
我想,这种互动,这种奖励形式,可以借鉴在其他类似地方。如果用来教育小孩,效果会怎样呢?有小孩的你,可以一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