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为什么羌笛和杨柳八竿子打不着却要互相埋怨呢?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要理解这首诗,首先要了解几个词:
1.羌
羌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羌笛是这个民族的一个乐器。
2.杨柳
杨柳不是河边的柳树,而是折杨柳这个曲子,这是当时非常著名的送别的曲子,有些哀怨。
怨杨柳,是说哀怨的折杨柳的曲子。
这些远离家乡的将士说:羌笛呀,不要总是喜欢吹这些哀怨的送别曲吧。我们离开家乡来到关外,早已经没有了春天,那些美好呀永远留在了家里……
慢生活的古代,思念是一种常态,所以才显得相聚是如此珍贵啊!
相比古人,我们同住地球村,再远的距离只要有网,相见那是分分钟的事儿。所以我们生活在现代,是非常幸福的人儿啊!
……
愿我们都能够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