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十

致良知线上致知班学习第12天

时间:2024年3月29日

姓名:张莉

地区:山西.晋中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勤学,改过,责善,常怀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中国人,努力成为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打卡链接:

#小程序://金山文档/plVKVMTTPbeubwq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2分

      今日学习《传习录》十,“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宜看书。是亦因病而药。”不想做什么,偏要做什么,这里所说的跟自己的思想对着干,是为了克服自己的私欲,看到那个假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明明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却不去做,就像明知道吃蔬菜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但是你却不爱吃菜,正如博仁老师所说:“吃自己不爱吃的菜,就冲着它去,这时候,你发现自己那个不爱吃菜呀,也并没有多么的不爱吃啊,只是一个假相而已。”这个假象是我们的私欲在作怪,我们应该大胆的去尝试,突破那个假象,做正确的事,做自己真正该做的事。

        先生说:“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意思是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心心相印,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人生大病一个字“傲”,唯有“谦”,才能和。

      博仁老师说阻碍我们致良知的四大肿瘤,一是傲慢心;二是好胜心;三是懒惰;四是贪心。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以谦卑的心态来反观自己,不管是待人接物,依良知而行,说到做到。

      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用来比喻,如果我们的傲慢心不除,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在滋养我们的傲慢心。把四大肿瘤彻底根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把真正的智慧吸收进来。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读瑞云老师的家书,致良知是一个灵魂工程,在致良知这条路上,我们的灵魂时刻被洗涤,心心念念致良知,事事物物致良知。一句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人生美满,不留遗憾,一起加油!

    ②听点评感悟✔:1分

        听张静老师点评责善感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是主一,专注在天理良知上才是主一。时刻觉察我们生活中的随心所欲,是不是随欲所欲,有时候我们向往的自由,不过是做了欲望的奴隶罢了,以为那是我们自我天性的释放,所以我们要理上明。张静老师说的真好。立志就是念念存天理。再次回顾,感恩!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原文

《传习录》十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宜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功夫请正。源从傍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此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卷下·门人黄省曾录 〔1〕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
    十三少的梦阅读 4,806评论 0 0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8,554评论 0 5
  • 陆澄录 【原典】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
    海上明月共阅读 4,050评论 0 0
  • 卷上·门人陆澄录 〔1〕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先生曰:...
    十三少的梦阅读 4,351评论 0 0
  • 语言和语境的话题。你把那个语境中的语言,从它的语境中抽离出来,再放到这个语境中去敲打,那不是求知求明,只会越求越糊...
    华杉2009阅读 6,936评论 1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