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致知班学习第12天
时间:2024年3月29日
姓名:张莉
地区:山西.晋中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勤学,改过,责善,常怀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中国人,努力成为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打卡链接:
#小程序://金山文档/plVKVMTTPbeubwq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2分
今日学习《传习录》十,“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宜看书。是亦因病而药。”不想做什么,偏要做什么,这里所说的跟自己的思想对着干,是为了克服自己的私欲,看到那个假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明明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却不去做,就像明知道吃蔬菜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但是你却不爱吃菜,正如博仁老师所说:“吃自己不爱吃的菜,就冲着它去,这时候,你发现自己那个不爱吃菜呀,也并没有多么的不爱吃啊,只是一个假相而已。”这个假象是我们的私欲在作怪,我们应该大胆的去尝试,突破那个假象,做正确的事,做自己真正该做的事。
先生说:“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意思是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心心相印,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人生大病一个字“傲”,唯有“谦”,才能和。
博仁老师说阻碍我们致良知的四大肿瘤,一是傲慢心;二是好胜心;三是懒惰;四是贪心。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以谦卑的心态来反观自己,不管是待人接物,依良知而行,说到做到。
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用来比喻,如果我们的傲慢心不除,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在滋养我们的傲慢心。把四大肿瘤彻底根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把真正的智慧吸收进来。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读瑞云老师的家书,致良知是一个灵魂工程,在致良知这条路上,我们的灵魂时刻被洗涤,心心念念致良知,事事物物致良知。一句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人生美满,不留遗憾,一起加油!
②听点评感悟✔:1分
听张静老师点评责善感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是主一,专注在天理良知上才是主一。时刻觉察我们生活中的随心所欲,是不是随欲所欲,有时候我们向往的自由,不过是做了欲望的奴隶罢了,以为那是我们自我天性的释放,所以我们要理上明。张静老师说的真好。立志就是念念存天理。再次回顾,感恩!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原文
《传习录》十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宜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功夫请正。源从傍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此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